比爾·奈不是商人

比爾·奈,這位書呆子氣十足的超新星曾培養了我童年對科學的熱愛。最近,他的一段影片在網上瘋傳,這段影片強烈批評了向兒童教授神創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比爾·奈,這位書呆子氣十足的超新星曾培養了我童年對科學的熱愛。最近,他的一段影片在網上瘋傳,這段影片強烈批評了向兒童教授神創論。這段影片(見下文)最近在本網站的一篇文章中受到了專業商業溝通人士的批評,批評其措辭和表達方式。批評者擔心奈弊大於利:要麼他是對信徒佈道,要麼是疏遠了反對者。但比爾·奈不是商人。

閱讀了批評文章並觀看了影片後,我不得不承認奈使用了一些具有分裂性的語言。例如,使用“瘋狂”一詞來形容神創論的世界觀無疑是具有兩極分化的。帶有感情色彩的術語的問題在於,這些術語自然會暗示其反義詞,正如批評文章指出的那樣。如果神創論的觀點是“瘋狂的”,那麼其他立場就會被解讀為理智的,這肯定會造成分裂。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出現更多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但在這裡我認為關於溝通的研究與批評意見相左。它引用了“推”式與“拉”式資訊傳遞(奈使用的是“推”式資訊傳遞)作為奈的影片的問題(儘管請參閱那裡的評論以瞭解這些術語的替代定義)。其理念是,我們不應該“推”著人們走向極端,而應該“拉”著他們參與對話。聽起來很合理,但所提供的“拉”式示例本身就存在問題

他可以說,“科學的最新研究表明我們已經進化。我鼓勵您更深入地探索這個概念。當您與您的孩子交談時,我鼓勵您允許他們與您討論這個問題,並進行健康的對話。”

這種商業化的語言顯得機械而不真誠,尤其是考慮到影片的坦率性質。進一步的建議也有同樣尷尬的感覺

我想鼓勵您探索進化論在某種程度上是真理的概念。我今天不一定想說服您停止相信神創論,而是邀請您今天對進化確實存在的觀點持開放態度。我今天不想改變您;我想挑戰您更深入地探索這個概念。

批評文章使用了這種居高臨下的語言,因為“你無法透過試圖強迫——推動——別人改變來改變別人的觀點。” 但是,為了發表一篇小心翼翼的演講而犧牲措辭更強烈的資訊,是基於人們永遠不會被“推動”改變想法的誤解。

在傳播學文獻中,人類資訊處理理論考慮了人們在遇到資訊時所具有的動機1。其中一種動機,防禦性動機,是當一個人的信仰或世界觀受到挑戰時資訊處理的驅動因素。這種動機是一種做出符合個人物質利益或與身份相關的信仰的判斷的願望2。 例如,如果一位神創論者觀看了影片,他或她可能會非常積極地捍衛自己的信仰,透過收集資訊來支援神創論的立場。 然而,我認為批評文章中商業化的建議會失靈的地方在於,防禦性動機通常需要系統地檢視支援性和否定性資訊,以便做出判斷。 如果動機強烈,根據這些模型,一個人更有可能深入思考一個主題,並以更多的認知努力來評估雙方的證據。 被一位受人愛戴的科學教育家挑戰,可能會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促使那些持有神創論觀點的人深入思考他們的立場。 這就是我們所能要求的全部,並且仍然實現了一個重要的目標。

然而,應該指出的是,在處理資訊時,防禦性動機是一把雙刃劍。 是的,它可以鼓勵深入探索問題的雙方,但是由於一個人正在尋求支援他們的世界觀或信仰,這種探索可能會帶有高度的偏見。 不支援的資訊可能會被徹底否定,並且一個資訊來源相對於另一個資訊來源的權威性可能會被誇大3。即便如此,灌輸這種防禦性動機也能傳達奈的資訊。

批評文章還建議奈不應該試圖“改變”而是“挑戰”人們。根據上述理論,這正是奈所做的,而且這是在沒有明顯的商業化品質的透明的陳詞濫調的情況下完成的。那些不會在這個辯論中退讓的人不會退讓。使用“科學怪人”的聲望和魅力,而不是像理查德·道金斯這樣更具爭議的人物,來面對一個重要的科學和政治問題,可能只是一種有效的特洛伊木馬。那些可能被說服的人現在可能會提出問題並研究雙方的證據,這與批評文章的建議相反。

我不認為奈的目的是在一個兩分半鐘的影片中說服人們進化論是真實的。那將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奈是一位熟練的傳播者,多年來一直在徹底解釋各種科學主題(甚至是對兒童),他當然知道這一點。是的,如果奈的影片旨在作為進化論的證據,那麼它就偏離了目標。但事實並非如此。奈親切地表達了他對進化論/神創論辯論的立場。該影片的病毒式傳播證明了它同時做了兩件有效的事情:它激發了一群支援科學的人,並挑戰了那些不支援科學的人。是否會有人對該資訊無動於衷?是否會冒犯一些人並疏遠另一些人?當然會。但是奈簡潔地挑戰了神創論的世界觀,這種方式應該鼓勵人們深入處理每個立場的證據,而不是旨在一次性說服任何人。奈是這裡的代理人。如果他能夠在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影片中促進關於神創論和進化論的討論,那麼作為科學傳播者的我們就有責任確保這個機會不會被浪費。

參考文獻

1. Chen, S., Duckworth, K., & Chaiken, S. (1999). Motivated Heuristic and Systematic Processing. Psychological Inquiry, 10 (1), 44-49.

2. Chaiken, S., Giner-Sorolla, R., & Chen, S. (1996). Beyond accuracy: Defense and impression motives in heuristic and systema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P. M. Gollwitzer, & J. A. Bargh (Eds.), The psychology of action: Linking cognition and motivation to behavior (pp. 553-578). New York: Guilford.

3. Liberman, A., & Chaiken, S. (1992). Defensive processing of personally relevant health messag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8, 669-679.

相關閱讀

評論對《比爾·奈影片》的評論

圖片:Beao,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Kyle Hill is a science communicator who specializes in finding the secret science in your favorite fandom. He has a bachelor's degree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a master's degree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with a focus on science,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from Marquette University in Milwaukee, Wisconsin.
Aside from co-hosting Al Jazeera America's science show, TechKnow, Hill is also a freelancer who has contributed to Wired, Nature Education, Popular Science, Slate, io9, Nautilus, and is a columnist for Skeptical Inquirer. He manages Nature Education's Student Voices blog, is a research fellow with the James Randi Educational foundation. Email: sciencebasedlife@gmail.com

More by Kyle Hi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