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科學嚇唬人。我經常面對這樣一種觀念:科學是一個由白髮蒼蒼的教授在地下實驗室裡混合著色彩鮮豔的混合物的機構。(因為,說實話,大多數化學家混合的東西都沒有有趣的顏色)。在實驗室裡,科學的好壞取決於資料。然而,在大街上,科學的好壞取決於它講述的故事。
艾倫·阿爾達,一位演員兼導演,因其在熱門電視劇《M*A*S*H》中的角色而廣為人知,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他將自己重新定義為科學傳播的倡導者。1993年至2005年間,他主持了《大眾科學前沿》,這是一個PBS系列節目,深入探討了科學、醫學和工程領域的尖端研究和突破。現在他是石溪大學新聞學院的訪問教授,科學傳播中心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
二月份,我有機會在芝加哥舉行的AAAS年度會議上觀看阿爾達的演講。他的前提很簡單但很強大。有時,你會發現自己和科學進行了一次相親,透過媒體、個人互動和日常經驗被拉近。也許你的注意力被一篇詳細介紹NASA最新努力的頭條新聞暫時吸引住了。也許你被一場關於能源未來的激動人心的對話所吸引。也許,當你在詛咒人行道上厚厚的鹽殘留物時,你想知道它究竟是如何融化冰的。就這樣,相親開始了,起初是試探性的。坐在桌子對面,第一印象在對話開始之前就形成了。我們不應該以貌取書,但在傳播領域,第一印象就是一切。你有多少次坐在那裡聽講座或談話,在某種程度上知道內容很有趣,但卻感覺毫無聯絡?磁鐵,吸引子,“鉤子”在任何有意識的回應之前就吸引了毫無戒心的觀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他的演講中,阿爾達說,他在主持《前沿》節目期間的一次經歷給他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他回憶起對一位年輕科學家的即興採訪,我們暫且親切地稱他為傑基爾博士。阿爾達描述了他自己和傑基爾博士之間溫暖、個人化、互動式的交流,研究被巧妙地編織成易於理解的解釋和實際影響。突然間,眨眼之間,傑基爾博士變成了海德先生博士。由於對之前的一次講座產生了心理聯絡,傑基爾博士陷入了一種完全對著攝像機念稿的單調狀態。阿爾達試圖將採訪拉回之前的互動狀態,但都徒勞無功,海德先生洋洋得意地從頭到尾敘述了一篇博士論文。
科學與傳播之間常常存在脫節。為什麼不會呢?論文發表在同行評議的期刊上,無論從語言還是成本上都難以接近。更大的圖景隱藏在表格、圖表和一段又一段密集的專業術語之下。在第一線,《流言終結者》和《每日星球》等電視節目將科學帶給更廣泛的受眾,但它們並不能取代研究人員傳播自己工作的需要。沒有這一點,科學就以二分法的形式存在,主要分為“科學家”和“傳播者”。
就像他在《M*A*S*H》中扮演的醫生一樣,阿爾達帶著他的診斷結果而來:知識的詛咒。乍一看,這句話似乎自相矛盾。知識怎麼會是壞事呢?從根本上說,詛咒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對某件事的理解足夠複雜,以至於忘記了在任何其他層面上了解它是什麼樣的。火箭科學家完全有資格向幼兒園的孩子解釋太空飛行,但這正是這項工作留給老師的原因。再加上科學探究通常僵化和沒有人情味的過程,結果就是科學機構和公眾之間的溝通鴻溝。
那麼我們如何讓科學變得令人興奮呢?如此令人興奮,以至於即使是11歲的孩子也無法自拔?阿爾達再次給出了答案。三年前,他建立了火焰挑戰賽,這是一項由11歲兒童評判科學家對複雜問題答案的競賽。第一年,阿爾達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是火焰?”(參見獲獎作品)。多年前,他曾向他的老師提出過同樣的問題,老師回答說:“那是氧化。”他對這個回答很不滿意,認為這相當於用另一個名字代替一個名字。老師完全可以把火焰稱為“弗雷德”,然後就此打住。去年的問題——什麼是時間?——由來自世界各地的2萬多名學生評判。共識是?“有趣是好的,但你不必傻。我們11歲了,不是7歲。”今年主題“什麼是顏色?”的評判正在進行中。
沒有故事,科學就幾乎沒有力量來吸引人心。為了說明這一點,阿爾達在芝加哥的演講中做了一個簡單的演示。他要求一位志願者,給了她一個空玻璃杯,讓她穿過舞臺,把它放在桌子上。她照做了,有點困惑,但沒有問任何問題。然後,他遞給她第二個玻璃杯,這個杯子裝滿了水,幾乎要溢位來了。他讓她重複這個任務,並告訴她,如果她灑了一滴水,她的村莊就會被摧毀。觀眾們笑了,她開始穿過舞臺。禮堂裡一片寂靜,大家都很警覺。走到一半時,玻璃杯稍微傾斜了一下,觀眾們倒吸了一口涼氣。最後,任務完成了,玻璃杯,減去了一些不幸的水分子,放在了桌子上。阿爾達說,成就本身是無關緊要的。關鍵在於故事。第一個玻璃杯微不足道。第二個玻璃杯事關生死。阿爾達用幾句簡單的話語創造的懸念和緊張感從根本上改變了觀眾對事件的感知、體驗和記憶。
科學擁有豐富的知識,這些知識不斷增長和發展,以應對新出現的問題、疑問和現實。然而,科學探究的過程並沒有隨著發表而結束,而是隨著傳播而結束。在阿爾達看來,答案很明確——最偉大的成就不在於發現本身,而在於分享。當研究點燃火炬時,它必須從一個人手中傳遞到另一個人手中。透過這樣做,科學可以與其受眾建立並保持牢固的關係,激發公眾的興奮感,並吸引下一代充滿好奇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