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酪和巧克力之鄉患有乳糖不耐症

考慮到大約 65% 的人類難以消化乳糖,人們可能會認為,要找出哪些產品會或不會讓你痛苦數天的標準方法應該比“試一試”更復雜。

瑞士 - 馬特洪峰、巧克力和乳酪的故鄉。(圖片來源:阿曼達·貝克)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我告訴我的家人和朋友我要搬到瑞士時,他們不可避免地會開關於兩件事之一的玩笑:乳酪或巧克力。 由於這兩種食物都很棒而且美味,你可能想知道笑話是什麼。 缺失的部分是:我患有乳糖不耐症。在瑞士生活了兩年多之後,我實際上認為這裡的情況比在美國更容易適應,但我們稍後再談。

早在我搬到歐洲之前,這種特殊的消化限制就促使我開始學習一些化學、生理學和營養學方面的知識,並對此感到好奇。當我 18 歲時,我開始在進食後經常感到不適,甚至偶爾感到疼痛。我看了多位醫生,他們做了各種各樣的事情,從採集一系列體液樣本到在我喝了一杯鋇劑後掃描我的腹部。作為參考,鋇劑混合物的味道有點像粉筆和悲傷。沒有進展。

直到我母親因一個不相關的問題住院,工作人員意識到她(40 多歲)患有乳糖不耐症,我們才弄清楚是怎麼回事。原定吞下攝像頭並尋找腫瘤的手術被取消了——我患有乳糖不耐症。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這有助於解釋我其他三位親戚的消化問題:一位姨媽和兩位表兄弟姐妹。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你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考慮到醫生花了多長時間才弄清楚問題的根源,我以為乳糖不耐症一定非常罕見。事實證明,這是我的第一個重大誤解。 稍加研究,我發現大約 65% 的人類消化乳糖的能力有所下降。 這是否會影響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祖先來自哪裡:超過 90% 的東亞人受到影響,但只有大約 5% 的北歐人受到影響。 這些差異取決於這些地區的人們是否將乳製品作為主要食物來源。

我很震驚——65% 的人缺乏足夠的乳糖酶來消化牛奶,而不會出現腹瀉、噁心、腹部絞痛、脹氣和腹脹等令人愉快的症狀。 似乎這種常見的問題應該在食品標籤的方式中加以考慮。

也許你像我一樣認為,識別含有乳糖的食物就像詢問某物是否“看起來很奶油”一樣簡單。唉,食品生產商非常喜歡去除牛奶的某些部分——乳清、乳固體等——並將它們新增到從熱狗到藥物到麵包到香腸的所有東西中。 在我瞭解了這些產品的各種名稱之前,購買加工食品變成了一場雷區。

即使在瞭解了這些名稱之後,仍然存在一個問題,即成分列表只提及這些產品是否存在,而不是它們所含的水平。全脂牛奶與脫脂牛奶不同,酸奶與乾酪不同,甚至不同年份的切達乾酪也不同。我得知酸奶中的活菌可以幫助我消化乳糖的那一天是令人興奮的一天,我很感激這一點在包裝上有所註明。

但是,在整體上瀏覽這些模糊的成分列表的最佳方法是什麼?可用的答案並不令人滿意。 梅奧診所網站上的確切措辭建議“嘗試各種乳製品”。在經歷了幾輪痛苦的實驗後,我只是成了一位警惕的成分閱讀者,避免任何潛在的威脅。

當我搬到瑞士時,這個過程不再奏效,因為成分列表是德語、法語或義大利語的。我開始記住所有關鍵的詞,在檢視包裝時,我發現了一些很棒的東西。

標籤告知你這款乳酪不含乳糖 - 使用三種方便的語言!

在每一包半硬或硬乳酪上都有一個標籤,上面寫著“天然不含乳糖”。無需實驗。我很高興——我能選擇的乳酪種類比我所知道的還要多。我可以吃乳酪火鍋了!我感到自己有了力量。

然後我變得草率了。我開始依賴“它看起來是否很奶油”的方法來對待我不熟悉的食物。這導致了兩種錯誤,其中一種比另一種負面得多。

花點時間看看下面的兩種產品。

圖片來源:Robert Kindermann(左)和 Rivella AG(右)

你會猜測這兩種食物中的哪一種可能含有乳糖?第一張圖片實際上是蒜泥蛋黃醬。 雖然它看起來可能很危險,但它實際上是由大蒜、蛋黃和橄欖油製成的。 避免它只是意味著我會錯過一些美味的東西。 你可能已經猜到這是不那麼負面的結果。

第二張圖片是瑞士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飲料——如此受歡迎,以至於雜貨店正在發放一種新口味的免費樣品。 當我拿到瓶子時,我舉起來,注意到它是透明的,沒有多想就打開了它。 喝一口有味道的水會有什麼危害呢?顯然是三天腹痛。

Rivella 的主要成分之一實際上是乳清。 當我說主要時,我的意思是 35%。 不用說,我生病了。

所以,搬到瑞士後,讓我倒黴的不是巧克力或乳酪,而是一種充滿乳清的透明軟飲料。 作為一名科學愛好者,這是我寧願不自己做實驗的領域之一。

來源

http://ghr.nlm.nih.gov/condition/lactose-intolerance

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lactose-intolerance/basics/causes/con-20027906

http://en.wikipedia.org/wiki/Whey

http://en.wikipedia.org/wiki/Rivella

圖片

http://en.wikipedia.org/wiki/Aioli#

http://en.wikipedia.org/wiki/Rivella

Amanda Baker is a science communicator and outreach advocate. She has a geoscience PhD from Cornell University and has managed open-access, academic journals as well as the outreach journal 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 She is currently writing and editing science content for kids, from curriculum materials to magazines like Smore. She has served as a Science Olympiad national event supervisor and taught a first-year writing seminar on sustainable earth systems while at Cornell.

More by Amanda Bak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