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歷史嘲笑那些科學理論在證據面前崩潰的失敗者。太陽繞地球執行。大陸靜止不動。外科醫生不會在病人之間傳播細菌。用轉基因或工程改造的種子種植的食物和農作物絕不會以任何方式損害人類或生態系統的健康。 還是會以某種微小但未知的的方式損害健康呢?
去年秋天,我站在一群充滿活力且大多渴望學習的中學生面前——偶爾會有一些竊竊私語,比如“我寧願談論籃球!”——與他們討論三個字母,這三個字母似乎激發了仇恨或尊重:GMO(轉基因生物)。我們以轉基因棉花展開討論,這是熟悉的,但並非絕對安全的領域。(請參閱下面的如果您有興趣...連結。) 然而,我們都理解,轉基因棉花已經使用了多年,沒有 reported 對人類或動物健康的危害。 當然,我們莊嚴而簡短地討論了法國大鼠研究。
然後我開始接受提問。有一個問題反覆出現,在不同的學生群體中略有修改:“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的關於轉基因生物的知識是真實的?” 這是我希望被問到的迴圈論證問題。 當時,我暗自希望有一個明確而最終的答案。 但是,表面上,作為討論的仲裁者,我小心翼翼,不壓制任何一方的論點。 我希望每個人都質疑他們能找到的所有科學資料,並提出研究人員尚未提出的問題。“如果轉基因生物是安全的,那麼為什麼德國要禁止它們?” 在上次會議結束時,一位特別見多識廣的學生問道。 我聳了聳肩。(如果手邊有一篇慕尼黑馬克斯·普朗克進化生物學研究所 Diethard Tautz 撰寫的詳細文章就好了。)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到下午中午,學生們和我達成了許多有思想的科學作家、科學家、研究人員、農民和政策制定者共同的兩個結論
1. 轉基因技術過於複雜,不能簡單地用一個概括性術語來指代;以及
2. 生物技術很可能成為我們到 2050 年為大約 90 億人提供食物的工具。
同時,具有 20/20 遠見的歷史將告訴我們獲勝的團隊。
如果您有興趣...
我與中學生的合作發生在亞特蘭大弗農山學校。該學校開展了許多創新專案,例如全球競爭力中心。我的客座講座是該中心內一項倡議的一部分。
我見過的關於轉基因棉花最詳細的論文之一是由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多米尼克·格洛弗撰寫的。 發展與變革 41(6): 955–981. 2010。
大衛·比埃洛,《大眾科學》環境與能源編輯,已經權衡了轉基因棉花的利弊(2012 年 6 月 15 日釋出)。
標題靈感歸功於喜劇演員 CK Lou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