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不太喜歡奶昔。但幾年前做完牙科手術後,我決定再試一次。不太糟糕,我記得當時啜飲著冰涼的巧克力混合物時心想。不幸的是,那天晚上晚些時候我對止痛藥產生了不良反應,這意味著奶昔與不太愉快的回憶聯絡在了一起。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喝過。
記憶在我們在多快的時間內想再次食用某種食物方面可能起著重要作用。根據本月發表在《心理科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一個人對食物最後幾口的記憶似乎尤其有影響力。事實上,這項研究表明,對大份量食物最後幾口的記憶實際上可能會促使人們減少食用該食物的頻率。瞭解影響人們選擇何時進食的因素非常重要,因為根據主要作者艾米麗·加賓斯基的說法,公司從單個商品的銷售和這些商品的銷售頻率中獲利。
《心理科學》研究的一部分內容是研究人員指導 134 名斯坦福大學的學生食用小份或大份 Nut Thin 餅乾,並在食用後評價他們對每塊餅乾的喜愛程度。第二天,他們被詢問何時希望收到一盒贈送的餅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食用較大份量餅乾的學生表示,在用餐體驗結束時,他們的享受程度低於食用較小份量餅乾的學生。這一結果可能歸因於一種稱為感官特異性飽腹感的現象,即食用更多某種食物會降低一個人在當前用餐期間對該食物的喜愛程度。
雖然感官特異性飽腹感已被證明會影響一個人在特定用餐期間對食物的消費,但研究人員的發現表明,它也可能影響他們何時選擇再次消費該食物。在研究中,食用較小份 Nut Thins 且結束時享受程度較高的參與者選擇比食用較大份 Nut Thins 且結束時享受程度較低的參與者更早收到贈送的 Nut Thins 盒裝。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可能是由於記憶中的近因偏差造成的,這種效應意味著對用餐體驗結束時的記憶比對體驗開始時的記憶更具影響力。透過研究中其他實驗的資訊,他們得出結論,近因偏差可能是由於記憶干擾造成的,記憶干擾是指一種認知心理學理論,該理論認為新記憶會干擾舊記憶,反之亦然。
雖然大份量是許多餐廳膳食和即食食品的常態,但諸如感官特異性飽腹感和近因偏差等現象可能意味著消費者選擇減少食用這些食物的頻率。
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博士候選人加賓斯基說:“公司[目前]出於多種原因想要銷售大份量食物。” “第一,他們可以收取更多費用,第二,消費者說他們想要大份量。”
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那樣,該領域仍有許多研究要做。例如,與研究中的受試者相比,消費者有更多的自由來選擇他們的份量。但是,如果進一步的研究支援將這些發現轉化為實際應用,那麼公司可能會從將其超大份量改為較小份量中獲益,這一改變也可能促進消費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