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破壞的渴望:一些魚類正在培養對微塑膠的嗜好

新的研究首次展示了微塑膠可能對魚類幼體產生的影響。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最近一項研究增加了人們對海洋塑膠汙染日益增長的擔憂。由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報告發現,攝入微塑膠的幼魚改變了它們的行為,使它們更有可能被捕食者殺死。他們的研究還有一個意外的發現——魚類更喜歡微塑膠而不是它們的天然食物來源。


波羅的海的歐洲鱸魚 (Perca fluviatilis) 數量急劇下降——這是研究中分析的主要魚類。


“我們知道在它們的補充階段發生了一些事情,因為成魚會進入並繁殖它們的卵,但隨後補充個體在它們的幼蟲階段開始消失,”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奧納·倫斯泰特博士解釋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由於波羅的海受到微塑膠廢物的汙染,研究人員懷疑這可能與鱸魚數量減少有關。他們從波羅的海收集了受精的鱸魚卵樣本,並在水族箱中模擬了類似的環境,以觀察聚苯乙烯(一種微塑膠碎片)在每個發育階段的影響。與對照組相比,暴露於微塑膠的幼魚體型較小,游泳距離較短,並且更有可能長時間靜止不動。它還影響了它們的嗅覺,嗅覺用於探測捕食者。

幼年梭魚捕食鱸魚幼體。(圖片由奧納·倫斯泰特提供,經許可使用)

結果,攝入微塑膠的魚類更有可能被捕食者殺死。當這些組暴露於梭魚幼體(它們的天然捕食者之一)時,在高濃度微塑膠水中的所有鱸魚都在 16 小時內被吃掉。相比之下,大約一半的對照組在 24 小時後仍然存活。這可能意味著許多鱸魚可能在有機會繁殖之前就死亡了。


這不僅危及它們的生存,還可能影響其他海洋生物。波羅的海的梭魚數量也有所下降。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它們捕食攝入微塑膠的幼年鱸魚有關,並且塑膠汙染物很可能在食物鏈中生物累積。


倫斯泰特說,發現魚類優先吃微塑膠是一個巨大的驚喜。與貽貝和牡蠣等濾食性動物不同,它們被動地攝入塑膠顆粒,而鱸魚則主動尋找它。儘管不確定原因,但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一種化學線索,它會觸發類似於垃圾食品觸發的攝食反應。“我通常把它比作孩子們吃快餐——麥塑膠——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高能量資源,可以讓他們吃飽,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倫斯泰特告訴我。


倫斯泰特已經開始檢查其他魚類的攝食偏好,發現雀鯛也選擇微塑膠而不是它們自己的天然食物來源。除了聚苯乙烯,該研究的作者計劃擴大他們的研究範圍,包括其他型別的微塑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