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壯觀的熱帶氣旋“凱亞爾”於2019年10月27日星期日在印度以西海域達到頂峰,成為四級風暴,風速達150英里/小時。根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請注意,他們最初評估“凱亞爾”的峰值風速為155英里/小時,但後來將其降低至150英里/小時)的評級,這使得“凱亞爾”成為北印度洋阿拉伯海有記錄以來第二強的熱帶氣旋。阿拉伯海有記錄以來唯一更強的風暴是2007年的五級熱帶氣旋“戈努”。
根據NOAA歷史颶風軌跡資料庫,除了“凱亞爾”之外,阿拉伯海只記錄了其他四個四級或更強的熱帶氣旋,可靠的衛星資料可以追溯到1998年
“戈努”,2007年(風速165英里/小時,阿拉伯海唯一有記錄的五級風暴)
“帕特”,2010年(風速145英里/小時)
“查帕拉”,2015年(風速140英里/小時)
“尼洛法”,2014年(風速130英里/小時)
“凱亞爾”是今年北印度洋觀測到的第二個高階四級氣旋。5月2日,在印度東海岸的孟加拉灣形成的熱帶氣旋“法尼”達到風速155英里/小時的頂峰。“法尼”於5月3日在印度東部登陸,風速為150英里/小時,造成89人死亡,損失超過80億美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可以幫助確保未來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北印度洋累積氣旋能量的新紀錄
2019年,北印度洋迄今已出現四個命名風暴。三個在孟加拉灣(印度以東)形成——四級風暴“法尼”、二級風暴“瓦尤”和二級風暴“希卡”——一個在阿拉伯海(印度以西)形成——四級風暴“凱亞爾”。從氣候學角度來看,孟加拉灣的熱帶氣旋數量大約是阿拉伯海的兩倍。在1983年至2015年期間,在北印度洋形成的172個熱帶氣旋中,有56個在阿拉伯海形成,116個在孟加拉灣形成。
2019年北印度洋的四個熱帶氣旋加在一起,產生了該盆地有記錄以來最活躍的熱帶氣旋季,以累積氣旋能量(ACE)衡量。累積氣旋能量是根據觀測到強風的天數來衡量颶風季節總破壞力的指標。單個風暴的ACE計算方法是:將風暴每次6小時諮詢的最大持續風速平方,然後對風暴整個生命週期求和。自1998年以來,北印度洋季節的最高ACE為2007年的46.1。截至2019年10月31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點,2019年北印度洋季節的總ACE為65.2。隨著阿拉伯海的新風暴——熱帶氣旋“馬哈”於10月30日在印度西南海岸形成——沿著西北方向和向西橫穿阿拉伯海,並在11月5日增強至接近三級強度,根據10月31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點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預測,這一破紀錄的總數將在11月初顯著上升。
根據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即時熱帶氣旋活動頁面,今年北印度洋在各方面都比平均水平活躍。該盆地已經出現了4個命名風暴、4個颶風、2個強烈(3級以上)颶風,以及65.2的ACE指數。一個平均季節到10月31日有3.1個命名風暴、0.8個颶風、0.5個強烈颶風和10.7的ACE指數。記錄是10個命名風暴(1992年)、5個颶風(1998年)和3個強烈颶風(1999年)。北印度洋在2019年還有另一個命名風暴——1月份的熱帶風暴“帕布克”——但該風暴起源於西北太平洋,因此不包括在北印度洋的統計資料中。
圖1。 2019年10月24日,海面溫度(SST)與平均值的偏差。請注意,孟加拉灣南部東印度洋的水域低於平均水平,與阿拉伯海高於平均水平的水域形成對比。這種模式是印度洋偶極子(IOD)的正模式。來源:NOAA
異常溫暖的海洋溫度幫助“凱亞爾”迅速增強
阿拉伯海的海面溫度(SST)數月以來一直受到印度洋偶極子(IOD)有記錄以來最強正模式之一的推動。IOD是海面溫度的不規則自然振盪,其中西印度洋交替地比該海洋的東部變暖和變冷。正的IOD使阿拉伯海的海面溫度高於平均水平,印度尼西亞附近的海面溫度低於平均水平。當前正的IOD事件是至少60年來最強的,並且使“凱亞爾”迅速增強的區域的海面溫度升高了約1°C(1.8°F)。IOD沒有長期趨勢,而且氣候變化可能會如何影響它尚不確定。
氣候變化正在增加阿拉伯海強大熱帶氣旋的威脅
北印度洋有兩個熱帶氣旋季節——一個以5月為中心,在季風開始之前,另一個以10月/11月為中心,在季風減弱之後。由於季風環流的干擾,在6月至9月的季風高峰期,熱帶氣旋並不常見。自從1998年在阿拉伯海引入可靠的衛星資料以來,從未出現過季風后阿拉伯海熱帶氣旋的3分鐘平均風速至少為105英里/小時(印度氣象部門將其歸類為極端強烈的氣旋風暴的閾值)——直到2014年。但是隨著“凱亞爾”的形成,自2014年以來,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五個:2014年的“尼洛法”,2015年的“查帕拉”和“梅格”,2017年的“奧克希”,以及現在的2019年的“凱亞爾”。(在1998年可靠衛星資料出現之前,還記錄過一次這樣的風暴:1977年11月一個未命名的氣旋)。
熱帶氣旋活動史無前例的轉變導致了村上等人的2017年建模研究,該研究得出結論認為,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增加了阿拉伯海季風后強大熱帶氣旋的機率,並且這種風險在未來還會進一步增加——對與阿拉伯海接壤的國家造成潛在的破壞性後果。在11位颶風科學家於2018年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中(熱帶氣旋與氣候變化評估:第一部分。檢測和歸因),所有11位作者都得出結論,證據表明,在1998-2015年期間,阿拉伯海季風后極端強烈的氣旋風暴明顯增加;11位作者中的8位得出結論認為,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是導致增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