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連續第五年乾旱加劇移民

最近的降雨有所幫助,但長期的氣候變化可能會顯著增加移民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2019年,中美洲主要糧食作物——玉米和豆類——的主要收割工作在9月份完成。連續第五年,極端天氣導致了歉收。據世界糧食計劃署稱,中美洲國家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的農作物歉收——主要原因是乾旱——目前導致140萬人急需糧食援助。該機構表示,受災地區30%的移民家庭將氣候導致食物匱乏列為離開家園併成為移民的主要原因並且,從這些國家的移民人數從2010年至2015年增加了五倍。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的一份內部報告(由NBC新聞在9月份獲得)發現,瓜地馬拉最近創紀錄的移民潮的壓倒性因素是糧食短缺,導致公民貧困和飢餓。

2019年的乾旱導致宏都拉斯在8月份宣佈進入緊急狀態,該國南部地區報告稱,根據該國農業和畜牧部的說法,72%的玉米和75%的豆類損失。2018年和2019年的乾旱和洪水也嚴重打擊了中美洲的咖啡種植者。咖啡種植是該地區最貧困人口生計的根本組成部分,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有130萬人(佔總人口的3.5%)依靠這一收入作為小型生產者和/或收割者。

圖1。2019年5月1日至8月31日雨季期間,中美洲和墨西哥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墨西哥和瓜地馬拉的大部分地區降雨量低於平均水平的80%,這促成了農作物歉收並增加了向美國邊境的移民。來源:NOAA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2018年或2019年,沒有大西洋熱帶氣旋影響中美洲

過去兩年中美洲出現破壞性乾旱的部分原因是缺乏登陸的大西洋熱帶氣旋(用來描述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和颶風的統稱)。在大多數年份,該地區都會受到一次或多次命名風暴的影響,但在2018年和2019年,沒有發生任何風暴。熱帶氣旋是中美洲和墨西哥沿海地區的重要降水來源。2019年,來自中美洲太平洋一側的熱帶氣旋也沒有影響該地區——儘管在2018年,熱帶風暴維森特確實給瓜地馬拉帶來了暴雨。

今年中美洲農業的另一個重大破壞是由於夏季季節性降雨非常晚。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墨西哥和瓜地馬拉的大部分地區夏季降雨量低於平均水平的80%(圖1),儘管9月和10月的暴雨確實影響了該地區,造成了破壞性洪水。

圖2。2019年大西洋颶風季的初步路徑圖。沒有熱帶氣旋影響中美洲。來源:NOAA和國家颶風中心

中美洲變得越來越熱、越來越乾燥,但洪水也更嚴重

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在近幾十年對中美洲產生了強烈影響。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的2014年報告(有史以來最權威和經過大量同行評審的氣候變化報告),近幾十年來,中美洲變得明顯更熱更乾燥。在1950年至2008年期間,降雨量每天減少約1毫米,在1970年代中期開始的40年期間,氣溫升高了0.7-1.0°C(1.3-1.8°F)。該報告將中美洲確定為對氣候變化反應最敏感的熱帶地區。“在過去的30年中,這方面的證據一直在積累,包括風暴、洪水和乾旱在內的極端事件穩步增加,”IPCC指出。在更熱、更乾燥的氣候中,洪水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當降雨時,降雨往往發生在更強烈的降水事件中——最有可能造成破壞性洪水的事件——因為更熱的大氣可以容納更多的水蒸氣。

尚未進行一項將中美洲最近的乾旱與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聯絡起來的具體歸因研究。然而,2018年的一項研究《人為變暖加劇了2013-2016年泛加勒比干旱》發現,對於鄰近的加勒比地區(近年來也經歷了破壞性乾旱),人為變暖導致了2013-16年乾旱約15-17%的嚴重程度,以及7%的空間範圍。作者得出結論:“研究結果強烈表明,氣候模型預測的加勒比地區人為乾旱已經開始,這對目前居住在該地區的4300多萬人產生了重大影響。”

圖3。使用耦合模式比較計劃第5階段(CMIP5)模擬計算得出的2090-2099年平均乾旱狀況,該模擬是為2014年IPCC報告在溫和的全球變暖情景(RCP4.5)下完成的(包括地表氣溫、降水、風速、比溼度和淨輻射)。繪製的乾旱指數是帕爾默乾旱嚴重程度指數(PDSI)的修改版本,稱為sc_PDSI_pm。該指數使用當地條件進行自校準(sc),並且還使用彭曼-蒙特斯方程(pm)對潛在蒸散量進行更真實的估計,從而提高了其對全球變暖情景的適用性。在當前氣候下,sc_PDSI_pm值為-3.0對應嚴重乾旱,預計到本世紀末,中美洲大部分地區將遭受嚴重乾旱。然而,庫克等人在2018年對氣候變化乾旱文獻的評論中警告說,相對簡單的sc_PDSI_pm乾旱指數可能會高估未來氣候中的乾旱程度。來源:戴愛國,《全球變暖下觀測和模型中乾旱加劇》,《自然氣候變化》3, 52-58 (2013) doi:10.1038/nclimate1633

預計中美洲的氣候將更加溫暖和乾燥

計算機氣候模型一致預測,由於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未來幾十年中美洲的氣候將更加溫暖和乾燥。2014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總結說,最新一代氣候模型(CMIP5)預測,到2100年,中美洲將升溫1.6-4.0°C(2.9-7.2°F),大多數模型預測降水同時減少。這些模型預測,到本世紀末,該地區的大部分地區平均將處於中度至嚴重乾旱狀態(圖3)。

即使降水量不減少,更溫暖的氣候也會導致乾旱顯著增加,因為溫度升高會透過增加土壤和植被的蒸發來加劇乾旱。中美洲用於國內消費的農業生產以玉米(70%)、豆類(25%)和大米(6%)為主;如果一切照舊的氣候變化繼續下去,所有這些關鍵作物的產量預計將大幅下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ECLAC)在2010年估計,到2070年,中美洲玉米、豆類和大米的產量可能分別下降10%、29%和14%——到2100年,降幅甚至更大。

一些更極端的氣候模型預測顯示,到2100年,中美洲將升溫5°C(9°F),降水量將減少多達48%。如此規模的氣候變化可能會給當地文明帶來災難性影響。數千萬人面臨飢餓、大規模移民、社會崩潰和戰爭都將是重大風險。科學作家朱利安·克里布(Julian Cribb)於10月份出版了一本發人深省的書,名為《食物還是戰爭》,其中對中美洲等易受影響地區因氣候變化而面臨的嚴峻食物供應風險進行了出色的討論。

到2050年,可能出現數百萬新的中美洲氣候變化移民

世界銀行2018年的一份報告發現,到2050年,中美洲和墨西哥可能有140萬至210萬人(約佔人口的1%)因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因素(主要是乾旱和日益嚴重的極端洪水事件)而流離失所。世界銀行表示,在最壞的情況下,如果該地區不發展更氣候友好和包容的農業模式,可能會有多達400萬人成為氣候變化移民。未來幾十年,該地區可能有更多人因幫派暴力腐敗政治動盪而成為移民。

美國目前在與墨西哥邊境使用執法手段來應對移民危機的政策並沒有解決一個關鍵的根本原因——缺乏食物。向中美洲提供糧食援助以及幫助適應氣候變化的資金將有助於解決這一根本原因。從長遠來看,美國還可以透過領導世界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來解決移民危機——採取並加強《巴黎氣候協定》是明智的第一步。

Jeff Masters worked as a hurricane scientist with the NOAA Hurricane Hunters from 1986-1990. After a near-fatal flight into category 5 Hurricane Hugo, he left the Hurricane Hunters to pursue a safer passion--a 1997 Ph.D. in air pollution meteor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 1995, he co-founded the Weather Underground, and served as its chief meteorologist until the company was sold to the Weather Company in 2012. Since 2005, his Wunderblog (now called Category 6) has been one of the Internet's most popular sources of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change information, and h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quoted experts in the field. He can be reached at weatherman.masters@gmail.com.

More by Jeff Master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