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喬治”並非其物種的最後一隻?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今年六月, conservation icon “孤獨喬治”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悲慘逝世,標誌著平塔島象龜(Chelonoidis nigra abingdoni)長期以來令人恐懼的滅絕。真的是這樣嗎?

耶魯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現在表示,平塔島象龜亞種可能仍然存在——不是在平塔島上,而是在附近的伊莎貝拉島上。該團隊從伊莎貝拉島北部頂端的 1600 多隻巨龜身上採集並分析了 DNA,發現其中 17 只象龜攜帶了與已滅絕的平塔島亞種相同的一些基因。

伊莎貝拉島上棲息著幾個巨龜亞種。耶魯大學研究人員工作的區域是沃爾夫火山象龜(C. n. becki)的家園,這個亞種是以附近的一座火山命名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耶魯大學的新聞稿稱,關於這些雜交種的研究已發表在Biological Conservation上,但搜尋並未找到他們的論文。

一些相同的耶魯大學研究人員為 2007 年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一篇論文做出了貢獻,該論文首次揭示了伊莎貝拉島上的一隻象龜含有與平塔島亞種線粒體 DNA 相似的 DNA。現在,幾年後,經過多次 DNA 測試,發現了更多的雜交種。更重要的是,17 只雜交象龜中有 5 只是幼年象龜——不到 20 歲——這讓研究人員懷疑,至少有一隻純種平塔島象龜可能藏在伊莎貝拉島的某個地方。

伊莎貝拉島和平塔島相距約 60 公里,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平塔島象龜不太可能是遊或漂流到它們的新家。相反,這些動物很可能是被 19 世紀湧入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水手們部分或全部地運送過去的。漁民和海盜經常以巨龜為食,是導致“孤獨喬治”亞種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沃爾夫火山地區可能蘊藏著更大的基因希望:今年早些時候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該地區的 11 只象龜攜帶了另一種加拉帕戈斯象龜物種C. elephantopus的基因,該物種來自弗洛雷納島,於 19 世紀 50 年代被獵殺至滅絕。

研究人員和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的官員表示,現在可以有選擇地繁殖這些雜交種,以復活平塔島亞種——這個過程可能需要 100 到 150 年。

圖片來源:A. Davey,來自 Flickr。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