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納斯捕蠅草在野外因盜獵面臨滅絕

本月早些時候,四名男子因在北卡羅來納州霍利謝爾特狩獵地保護區偷獵而被捕。他們的逮捕成為了全國頭條新聞和歷史事件,因為他們成為首批因在野外偷竊維納斯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而被指控犯有重罪的人。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本月早些時候,四名男子因在北卡羅來納州霍利謝爾特狩獵地保護區偷獵而被捕。他們的逮捕成為了全國頭條新聞和歷史事件,因為他們成為首批因在野外偷竊維納斯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而被指控犯有重罪的人。

是的,維納斯捕蠅草盜獵是真實存在的。不僅如此,它還威脅著這種標誌性但瀕危的食肉植物在野外的生存。本月被捕的四名男子擁有 970 株維納斯捕蠅草——幾乎佔該物種整個自然生長種群的 3%。

儘管維納斯捕蠅草在世界各地的溫室中都有出售,但它們實際上野外分佈範圍極其有限:大約在北卡羅來納州威爾明頓周圍 120 公里範圍內——即使在那裡,它們仍然很稀有。這些植物只生長在沼澤中,並且在過去一個世紀中,它們的許多棲息地都因開發而消失。在其他地方,由於抑制火災的技術保護了財產,但卻使灌木叢得以繁茂,剝奪了植物茁壯成長所需的陽光,捕蠅草也隨之消失。如今,維納斯捕蠅草僅在少數幾個地點存活,所有這些地點都歸大自然保護協會、北卡羅來納州政府或美國軍方所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大自然保護協會設法保護捕蠅草免受開發和滅火計劃的威脅然而,盜獵仍然是一個持續存在的問題。“我們土地上的捕蠅草曾被盜獵,”大自然保護協會北卡羅來納州分會通訊主管黛比·克萊恩說,她表示,一次盜竊一千株植物的情況非常普遍。直到去年 12 月,這種犯罪還被認為是輕罪,最高罰款 50 美元。“人們在法庭上只是受到輕微的警告,他們根本不在乎,”克萊恩說。“他們走出法庭時還咧嘴笑著。”

一項於 12 月 1 日生效的新法律應該有助於改變這種情況。偷竊維納斯捕蠅草現在是重罪,可處以 25 至 39 個月的監禁——如果這四名本月被捕的男子被判有罪,他們將面臨這樣的懲罰。“盜獵之所以如此可悲和愚蠢,是因為盜獵者是當地人,”克萊恩說。“他們從中賺不了多少錢。他們賣球莖可能只賣 25 美分。他們正在摧毀大自然中這種美妙事物的行為真是愚蠢至極。”

更糟糕的是,與其他大多數食肉植物不同,捕蠅草在人工環境下生長得非常好,因此甚至不需要野生植物來滿足現有市場。“捕蠅草喜歡克隆,”克萊恩指出,她表示自己有點痴迷於這種植物。“你可以在溫室裡非常容易地培育它們,而且世界各地都在這樣做。它們在很多地方被合法出售,因為它們是克隆的。”

她還認為,這些植物是北卡羅來納州最具魅力的物種。“這是我們的自然遺產,”她說。

維納斯捕蠅草顯然不會很快滅絕——它們太受歡迎,也太容易栽培了——但野生植物無法承受更多像這次這樣的大規模盜獵事件。它們的消失不僅會消除地球上最受歡迎的植物物種之一,還會對北卡羅來納州的經濟造成打擊。“我們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來這裡觀看捕蠅草,”克萊恩說。“如果植物消失了,遊客就不會來了。”

為了進一步保護這些植物,大自然保護協會即將啟動一項新的公眾教育活動,同時尋找為潛在盜獵者創造其他經濟機會的方法。“很多人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後院裡就有這種非常特別、非常酷的東西,”她說。“達爾文字人稱這種植物為世界上最神奇的植物之一。我們認為我們需要教育人們瞭解它們有多麼特別。”

照片由 Dan Mele 提供,感謝大自然保護協會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