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烏干達基巴萊國家公園的紅疣猴正被黑猩猩獵殺至滅絕。根據5月9日發表在《美國靈長類動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這是首次記錄到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顯著過度捕獵另一種靈長類動物物種的案例。
(烏干達紅疣猴的分類學存在爭議。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們是一個物種,Procolobus tephrosceles,而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它們是一個亞種,P. rufomitratus tephrosceles。)
該研究檢查了近33年的靈長類動物普查資料(涵蓋1975年至2007年),發現瀕危的烏干達紅疣猴種群在此期間下降了89%,主要原因是受到普通黑猩猩(Pan troglodytes)的捕獵。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還有其他因素影響了紅疣猴的生存,包括疾病和來自其他草食性猴子的競爭,這些猴子由於森林棲息地縮小而被擠壓到更小的區域,但根據該論文,這些因素“與黑猩猩的捕食相比相對微不足道”。雪上加霜的是,黑猩猩更多地捕食尚未長大到可以繁殖的幼猴,這損害了種群恢復的機會。
與此同時,作者發現該地區黑猩猩的數量增加了53%。
紅疣猴數量的下降 ранее 在2008年發表在Primates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就被觀察到,但該研究僅分析了跨越三年的種群資料。此外,在2008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在其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將烏干達紅疣猴列為瀕危物種,原因是黑猩猩的捕食和嚴重破碎的亞種群。
那麼,為什麼黑猩猩如此繁榮並過度捕獵紅疣猴,卻對其他猴子物種置之不理呢?這尚不清楚——尚不確定是否有任何其他黑猩猩食物來源減少,或者乾旱或任何其他因素可能影響了狩獵模式的改變。
目前明確的是,在過去幾年中,黑猩猩實際上減少了它們的狩獵活動,原因不明。因此,年輕的黑猩猩在這方面不太熟練,這意味著紅疣猴在該地區可能還有另一次機會。
照片:烏干達紅疣猴,攝影:Rob Gipman。 透過Flickr,根據知識共享許可協議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