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纏身的烏龜:新報告指出 25 種最瀕危的龜類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亞洲的需求正在迅速推動世界上的陸龜和淡水龜走向滅絕,根據一份新報告和亞洲龜類保護研討會上的發言人表示,拯救某些物種可能需要付出高昂代價和勞動密集型的保護工作。

“為了保護野生種群和管理圈養種群以對沖滅絕風險,都需要進行 интенсивное 管理,” 龜類生存聯盟 (TSA) 主席裡克·哈德遜說,他為該報告做出了貢獻。

報告 《麻煩纏身的烏龜》 詳細介紹了 25 種最瀕危的陸龜和淡水龜,其中 17 種生活在亞洲,但幾乎所有物種都受到亞洲市場需求的威脅。該報告於週二由龜類保護聯盟釋出,該聯盟是由多個組織組成的非正式聯盟,除了 TSA 外,還包括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和自然資源 (IUCN) 龜類和淡水龜專家組;龜類保護基金;龜類保護協會/貝勒龜類中心;龜類研究基金會;保護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以及聖地亞哥動物園全球行動小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哈德遜說,在過去的二十年裡,龜類危機變得更加嚴重。“令人驚訝的是,在 15 到 20 年的時間裡,情況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人們一直都在使用烏龜,但方式是可持續的。但現在每個人都在捕獲烏龜。這對野生種群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消耗。” 野生烏龜被捕獲用於食用肉、傳統亞洲醫藥和寵物貿易,由於中國經濟的日益繁榮,這三種用途都在增加。龜類棲息地也面臨著人類發展和汙染的風險。

本週,哈德遜在新加坡參加了亞洲陸龜和淡水龜保護研討會,來自 20 個國家的團隊在會上介紹了關於這些動物命運的最新研究。“這幾天令人感到沮喪和洩氣,”他說。“我試圖保持樂觀,但至少在亞洲,我對拯救野生種群的希望並不樂觀。”

研討會的一部分專題會議是考慮如何將各種龜類物種列入 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這是自 1999 年以來的首次重新評估。哈德遜說,該小組建議將 8 到 10 個物種從“瀕危”提升到“極危”。 IUCN 現在將審查該小組的調查結果,並在今年晚些時候對這些名錄的更改做出決定。

緬甸屋頂龜 (Batagur trivittata) 是龜類面臨威脅以及如何拯救它們的典型例子,在瀕危名單上排名第五。在經歷了數十年的過度捕獵後,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的該物種於 2002 年被重新發現。“現在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繁殖種群,”哈德遜說,他報告說,保護一個野生築巢種群已經導致 400 多隻烏龜在圈養中生活。“事實上,”他說,“我們剛剛將七隻在圈養中長大的雄性放回了野生種群。” 放生雄性的河流中有五隻野生雌性,其中兩隻產下未受精的卵,“大概是因為雄性數量不足,”哈德遜指出。“我們希望它們能夠找到彼此。”

哈德遜說,這可能是龜類保護的未來。“物種將受到 интенсивное 管理,這將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資金。” 但與此同時,人類人口增長以及哈德遜所說的“對烏龜的貪得無厭的需求”預計不會放緩。“人們正在野外撿拾他們能找到的每一隻烏龜,因為它們具有經濟價值。我不認為這種情況會改變,”他說。 因此,他預計許多物種可能很快就會從野外消失,而只存在於圈養環境中。

TSA “致力於實現龜類零滅絕”。 儘管對許多烏龜來說情況看起來很糟糕,但“我們尚未失去任何一個物種,”哈德遜說。

照片:極危的緬甸屋頂龜 (Batagur trivittata)。 照片由裡克·哈德遜提供並致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