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隻瀕危物種龜飛回香港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亞洲的龜類和陸龜正面臨滅絕危機。沒有什麼物種比極度瀕危的金錢龜(Cuora trifasciata)更能體現這一點了,由於它在非法寵物交易中以及在中醫藥(TCM)中的用途而備受重視,以至於單個標本在黑市上可以賣到 25,000 美元或更多。這些龜通常被磨成一種名為龜苓膏的藥用果凍,中醫藥從業者稱其可以促進整體健康,甚至可以治癒癌症——當然,這些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金錢龜在中國大陸和越南已被過度捕撈,很可能已在這些地區絕跡。已知它們仍在野外生存的唯一地方是香港,那裡在少數未開發地區和離岸島嶼上仍然存在一些零星的種群,“數量非常非常少”,紐約市龜類保護協會主席埃裡克·古德說。

幸運的是,少數機構設法維持了這些日益稀有的龜類的微小圈養種群。其中之一就是龜類保護協會,該協會在加利福尼亞州運營著一個為幾種瀕危龜類物種設立的繁殖中心。在過去的幾年裡,該組織從世界各地的動物園收購了幾隻金錢龜——以及一些從非法貿易商手中沒收的動物——並在繁殖它們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上個月,龜類保護協會將五隻一歲半的圈養繁殖金錢龜從加利福尼亞州空運到香港的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在一段尚未確定的隔離期後,它們將加入另一個小型圈養種群,以幫助增加其基因庫。據古德稱,這標誌著圈養繁殖的龜類或陸龜物種首次從美國被遣返回其原產國。這次轉移是龜類保護協會、嘉道理農場和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之間合作努力的結果。

嘉道理農場的龜類被“難以置信地嚴密地鎖起來,因為這些東西的價值太大了”,古德說。在上週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他說該設施就像一個“小型龜類關塔那摩”,設有安全的圍欄、運動探測器和持續的攝像頭監控。

吉姆·朱維克是龜類保護協會的資深科學家,也是夏威夷大學希洛分校的教授,他研究金錢龜已有數十年。他說,亞洲龜類危機始於 1979 年短暫的中越戰爭之後,此後,兩國之間動盪不安的戰亂邊境地帶成為野生動物貿易的門戶。“中國開始進口越南的所有野生動物,”他說。“曾經在中國南方的大部分物種也在越南。它們基本上在中國被消滅了,因為它們在中國的藥典中存在了幾個世紀,作為治療各種疾病的藥物。”

當朱維克在 1990 年代初訪問越南時,他發現人們已經在以數百美元的價格出售金錢龜——而這還不是動物到達零售層面時的價格。雖然金錢龜在當時是最有價值的物種,但所有其他龜類和陸龜物種都被捲入了這場銷售狂潮。“有些可能每公斤只值幾美元,但金錢龜在 20 年前就值 500 美元或 1,000 美元,”他說。“這是一筆瘋狂的錢——比九十年代越南的年收入還多。這變成了一場重大危機,導致東南亞許多龜類物種的商業性滅絕,如果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滅絕的話。”(雖然越南的金錢龜看起來幾乎與中國的龜類完全相同,但基因顯示它們是自己的物種,並且最近已被重新歸類為越南三線閉殼龜,C. cyclornata。)

這一切有一個奇怪的轉折:目前中國有數千只金錢龜在農場飼養,但它們的存在對野生種群沒有任何幫助。首先,大多數農場龜是金錢龜和外觀相似的物種的雜交品種,這使得它們對保護毫無用處。其次,中醫藥從業者只重視野生捕獲的龜,而不是農場飼養的龜。“人們認為,在圈養龜場飼養的龜不具備獲得良好健康的特性,”古德說。“龜場並沒有真正解決這個問題。人們想偷獵野生的龜。”最後,這些農場——通常位於溫暖的低窪地區,遠離該物種涼爽的中海拔棲息地——幾乎只生產雌性龜,因為幼龜的性別是由它們的卵孵化時的溫度決定的。古德說,這使得野生雄性的價格更高。據報道,幾年前,一隻雄性在歐洲以驚人的 50,000 美元的價格售出。

這種性別失衡使得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龜類更加重要,因為其中五隻中的三隻是雄性。龜類保護協會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奧海的貝勒龜類中心的團隊確保在 26 攝氏度下孵化龜卵,“以試圖促進雄性的發育”,該中心主任保羅·吉本斯說。幼龜不顯示任何外部性別跡象,因此他們在孵化後六個月才知道他們是否成功飼養了雄性,當時科學家使用影片內窺鏡檢查了它們的內部性器官。“我們很高興地發現我們有三隻雄性和兩隻雌性,”吉本斯說。“正是這五隻龜被送往香港,雄性將在重引入計劃中特別有價值。”

這些龜被小心地包裝在一個特製的板條箱中,並在二月中旬被運往香港,今年晚些時候,在奧海出生的另一批幼龜可能會加入它們。該團隊似乎對這是朝著這個珍稀物種的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充滿希望。“當我們中國人試圖從美國以每隻 50,000 美元的價格購買這些龜,放入他們的水族館或將其磨碎以治療癌症或其他疾病時,我們卻將這些龜送回中國,這真是太神奇了,”朱維克說。“這太瘋狂了。但我們只是盡力做到最好。”

圖片由龜類保護協會提供

此前在“滅絕倒計時”中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