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滅絕的事實是:它們很少被目擊。一個物種在野外的最後成員往往會在無人見證其死亡的情況下悄悄地消失。通常,人類甚至在數年(甚至數十年)之後才注意到一個物種已經消失。即便如此,環保主義者在宣佈一個物種已經滅絕之前往往會猶豫不決,他們更傾向於尋找生命的跡象,直到希望幾乎完全破滅為止。
對於 肖託斑紋鯰(Noturus trautmani)來說,希望已經破滅了。自從 1957 年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見過這種小型鯰魚,在經過數十年的徒勞搜尋之後,它現在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滅絕”。在 上週釋出的紅色名錄的430 多種物種更新中,斑紋鯰是唯一滅絕的物種。
即使在斑紋鯰還活著的時候,它的蹤跡也很罕見,這可能是由於它們非常小的體型(35 到 61 毫米),一眨眼就會錯過。該物種的蹤跡僅被記錄到 18 次;每次都發生在俄亥俄州中部肖託河支流大達比河的一段河道內。關於這種魚的生態或行為知之甚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它的稀有性足以讓斑紋鯰在 1975 年受到美國瀕危物種法案的保護。生物學家隨後花費數年時間尋找這種魚的蹤跡,以及關於如何保護它的資訊。“在俄亥俄州,沒有其他魚類像這個物種一樣受到研究人員如此持久的搜尋,”根據俄亥俄州自然資源部的說法。
2009 年,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FWS)釋出了關於肖託斑紋鯰狀況的審查報告(pdf),報告中寫道,該物種(與俄亥俄州的其他五種斑紋鯰一樣,依賴於具有大量礫石和淤泥底質的淺而快速流動的水域)可能由於“淤積、懸浮工業廢水和農業徑流對其棲息地的改造”而消失,以及來自另一種已遷入該河流區域的斑紋鯰物種的競爭。審查的結論是,自從看到肖託斑紋鯰以來已經過了很長時間,這意味著它不再符合瀕危物種的定義,“因此建議由於滅絕而將其從名單中刪除。”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尚未採取這一步驟,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已回應了該建議,並最終宣佈該物種已經滅絕。
當然,誰知道呢,肖託斑紋鯰可能仍然存在。2003 年在《達比溪倡導者》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將這種魚描述為“體型小、不顯眼且夜間活動”,因此很難找到。該魚僅在秋季和初冬被觀察到的事實也讓人懷疑它是否在其他地方繁殖(或仍在繁殖)。也許在大達比溪發現的魚是異常值,被發現在它們通常不會被發現的地方游泳。另一種斑紋鯰物種,北方斑紋鯰(N. stigmosus)在消失了 31 年之後,才被發現肖託斑紋鯰的魚類學家米爾頓·特勞特曼在大達比溪的其他地方發現了兩條。也許肖託斑紋鯰會效仿。
或者也許不會。人們已經尋找肖託斑紋鯰很多年了。很可能,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另一個在我們沒有注意時消失的物種。
肖託斑紋鯰照片由 M.R.托馬斯提供,來自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大達比溪照片由 Jinjian Liang 透過Flickr提供。在知識共享許可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