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 3 頭婆羅洲犀牛在與滅絕賽跑

拯救婆羅洲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harrissoni)免於滅絕還有希望嗎? 可悲的是,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似乎越來越渺茫。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拯救婆羅洲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harrissoni)免於滅絕還有希望嗎? 可悲的是,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似乎越來越渺茫。 專家曾經估計,馬來西亞沙巴州迅速消失的森林可能隱藏著多達 10 頭婆羅洲犀牛——這種極度瀕危的蘇門答臘犀牛的亞種,在婆羅洲、蘇門答臘和馬來西亞大陸周圍僅剩下不到 100 頭。 但本月,沙巴州環境部長報告了一些令人震驚的訊息:沙巴州似乎已經沒有野生犀牛了

然而,沙巴州有三頭圈養的婆羅洲犀牛,都在塔賓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婆羅洲犀牛保護區。 其中一隻名叫伊曼的雌性犀牛是一年多前從野外捕獲的,當時她掉進了一個陷阱。

當伊曼被救出時,她被譽為該物種“生存的新希望”。 保護區獸醫甚至懷疑她當時懷孕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事實並非如此。 伊曼抵達保護區後不久進行的超聲波檢查顯示,她子宮內的腫塊不是胎兒。 而是一個巨大的腫瘤集合體,這將使她永遠無法自然懷孕。

一隻名叫塔姆的雄性犀牛和另一隻名叫蓬通的雌性犀牛也住在保護區。 世界自然基金會馬來西亞分會表示,蓬通也無法繁殖,因為她患有“嚴重的生殖道病變,可能是由於長期在野外未生育造成的”。

所以一切希望都破滅了嗎? 嗯,彆著急。 伊曼和蓬通仍在產生未成熟的卵細胞,稱為卵母細胞。 或許可以將這些卵母細胞與塔姆的精子結合,在實驗室中產生胚胎,然後將胚胎植入到兩隻雌性犀牛中的一隻或另一種犀牛體內。 上個月底,馬來西亞政府承諾撥款約 27,700 美元用於資助人工授精技術。 這只是婆羅洲犀牛聯盟表示完成這項任務所需資金的一小部分,但這只是一個開始。

與此同時,仍然有很小的機會,在島嶼的其他地方還殘存著少數婆羅洲犀牛。 婆羅洲分為三個國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汶萊。 2013 年,影片攝像機陷阱在印度尼西亞東加里曼丹省拍攝到一頭或多頭犀牛——這是多年來首次在該地區發現該亞種的證據。 大多數報告都將這些犀牛認定為蘇門答臘犀牛,因為剩下的動物太少了,幾乎沒有必要繼續提及幾乎不存在的婆羅洲亞種。

事實上,在 2013 年的蘇門答臘犀牛危機峰會上,人們一致同意將所有蘇門答臘犀牛視為一個單一物種,而不是物種和亞種,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拯救整個物種的潛力。 保護區官員上週告訴Mongabay,現在是時候將世界上剩餘的九頭圈養蘇門答臘犀牛(包括沙巴的三頭)以及儘可能多地從野外收集到的犀牛聚集在一起,進行最後一搏,以拯救整個物種免於滅絕。 不幸的是,據報道,印度尼西亞抵制尋找和捕獲其剩餘野生犀牛的努力。 在此之前,拯救這些犀牛免於滅絕的機會僅寄託在少數幾隻圈養動物身上,而這些動物都無法繁殖。

時間正在流逝。 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已經失去了非洲的西部黑犀牛和越南的爪哇犀牛亞種。 如果沒有立即的幫助,婆羅洲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可能也離滅絕不遠了。

此前在“滅絕倒計時”中

照片由 Willem v Strien 拍攝。 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