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物種名稱: 威吉澳冢雉,又名布魯因冢雉(Aepypodius bruijnii)
發現地: 印度尼西亞西巴布亞的威吉澳島崎嶇多風的山區。該島也是其他幾種特有物種的家園,包括金斑樹巨蜥(Varanus boehmei)和威吉澳袋貂(Spilocuscus papuensis)。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狀態: 該物種以前被認為已經滅絕,直到2002年被重新發現。現在它被認為是瀕危物種。據認為,這種大型火雞的數量不到1000只,全部生活在小的種群區域。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主要威脅: 種群規模小使得該物種特別受到威脅,但狩獵、棲息地喪失、火災和流浪狗也增加了它的風險因素。幸運的是,這些鳥類在最高、最偏遠、最難到達的山區築巢,這使得它們相當安全,儘管這也使得火雞們很難找到彼此。
著名的保護計劃: 沒有,儘管威吉澳島大約一半的地區目前被劃為西威吉澳自然保護區,有效地保護了這些鳥類免受伐木和採礦等威脅。隨著越來越多的印度尼西亞島嶼被開採其寶貴的礦產資源,威吉澳冢雉未來是否能繼續避免這些威脅,仍有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