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根據北極物種趨勢指數,“追蹤北極野生動物趨勢”的一份新報告,由於海冰的流失,生活在高北極地區的哺乳動物、鳥類和魚類在 1970 年至 2004 年間,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 26%。
這份 2010 年的報告由位於育空地區白馬市的環極生物多樣性監測計劃 (CBMP) 委託和協調,於週三在邁阿密的北極狀況會議上釋出。報告涵蓋了 965 個種群,共 365 個物種,代表了北極地區已知脊椎動物物種的 35%。
北極地區被劃分為三個植物區(高北極、低北極和亞北極),指的是這些區域邊界記憶體在的植物生命數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高北極地區之外,訊息並非全是壞訊息:該研究發現,1970 年至 2004 年間,低北極地區的物種數量增加了 46%(這得益於一些保護措施,例如更嚴格地限制捕獵弓頭鯨),而亞北極地區的種群數量在此期間保持穩定。
在具體發現中:低北極地區的魚類物種,如鱈魚,受益於海洋溫度的升高,這就是它們種群數量增加的原因。旅鼠、馴鹿和紅腹濱鷸(一種岸鳥)的種群數量均有所下降。途經北極地區的候鳥平均減少了 6%,儘管這個數字因某些遷徙鵝種群的“急劇增加”而被拉高。此外,棕熊種群在過去 15 年中下降了多達 50%。
該報告避免直接提及北極熊種群,但指出北極熊賴以生存的北極海冰的最大損失發生在 2008 年和 2009 年,超出了本研究的範圍。
CBMP 現在呼籲加大力度統計和編目北極物種,因為許多物種,特別是高北極地區的物種,缺乏詳細的種群指數。
圖片:北極地區,作者:安德魯·史密斯。來自 Stock.xch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