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這種新發現的倭狐猴物種的深情雙眼

安卡拉納倭狐猴的重量大約相當於一根香蕉,棲息地非常狹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馬達加斯加北部的森林中,人們發現了一種眼睛大而深情的小型狐猴物種。

正如《靈長類動物保護》雜誌所述,安卡拉納倭狐猴或謝思倭狐猴 (Cheirogaleus shethi) 的重量略高於 100 克,身長僅 12 釐米(加上約 16 釐米的尾巴),手很小,可能甚至無法環繞人類的手指。

最重要的是,它的 DNA 使其與其他倭狐猴區別開來,倭狐猴是一個有些爭議的物種群體,由於它們是樹棲、夜間活動的習性,因此很難在野外進行研究,而且在博物館標本中也很少見。之前的論文實際上已經描述過這種特殊的倭狐猴,但這篇新論文詳細介紹了首次基因測試,結果表明它是一個獨立的物種。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篇論文還表明,可能還有其他倭狐猴物種尚未被發現。“這項研究提醒我們,該群體內部存在未被解釋的遺傳多樣性,隨著我們在馬達加斯加更多地點進行取樣,可能會描述更多的物種,”杜克狐猴中心 (Duke Lemur Center) 的博士後研究員瑪麗娜·布蘭科 (Marina Blanco) 說,她研究過倭狐猴和另一類名為鼠狐猴的小型靈長類動物(她與這篇新論文無關)。

研究人員尚未確定安卡拉納倭狐猴的種群數量估計,但他們確實知道它的棲息地存在於非常脆弱的平衡之中。該物種生活在國家公園、保護區和保護區的孤立地帶,但這些區域並沒有提供多少實際保護。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樣,當地“社群依賴森林來滿足他們的日常需求,而如此強度的資源開採對生物多樣性(如倭狐猴)產生了負面影響”。此外,觀察到的該物種的三個種群地點都是 বিচ্ছিন্ন 的,可能缺乏允許它們之間進行基因流動的必要連通性。

這項發現再次提醒我們,已知狐猴物種的數量持續增長,但與此同時,由於森林砍伐、狩獵、氣候變化、非法寵物貿易和各種其他威脅,所有狐猴的總數都在下降。“這是一種令人恐懼的局面,”保護組織 Lemur Love 的聯合主任塔拉·克拉克 (Tara Clarke) 說,她與這篇新論文無關。“我希望這些新發現能夠激勵、動員和調動保護行動和資金,以保護和儲存該島嶼剩餘的生物多樣性。”

這種潛在的動力來得再快也不為過。據 全球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Global Wildlife Conservation) 稱,大約 94% 的狐猴物種(僅存在於馬達加斯加)現在都受到威脅,許多被認為是瀕危或極危物種,該協會是支援這項研究的組織之一。這個新物種以 GWC 的主席、投資者和慈善家布萊恩·謝思 (Brian Sheth) 的名字命名,他資助了許多研究專案以及在馬達加斯加建立自然保護區。

每一次這樣的發現都使我們更接近扭轉這種趨勢,特別是對於研究較少的倭狐猴而言。“瞭解倭狐猴如何、何時以及為何佔據該地區,可以幫助我們不僅瞭解它們的生物地理歷史,還可以瞭解它們長期生存的潛力,”布蘭科說。

約翰·R·普拉特是《The Revelator》的編輯。作為一位屢獲殊榮的環境記者,他的作品曾發表在《大眾科學》、《奧杜邦》、《Motherboard》和許多其他雜誌和出版物上。他的“滅絕倒計時”專欄自 2004 年以來一直持續刊登,報道了與 1000 多種瀕危物種相關的新聞和科學。約翰住在俄勒岡州波特蘭郊外,在那裡他發現自己被動物和漫畫家包圍著。

更多作者:約翰·R·普拉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