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利亞鴕鳥和 360 種其他新發現的鳥類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單

您知道鴕鳥有兩種嗎? 如果這對您來說是新聞,請不要擔心——科學家們直到今年才確定這一點,當時來自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吉布提和肯亞的索馬利亞鴕鳥(Struthio molybdophanes)被宣佈為與普通鴕鳥(S.)不同的物種。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您知道鴕鳥有兩種嗎? 如果這對您來說是新聞,請不要擔心——科學家們直到今年才確定這一點,當時來自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吉布提和肯亞的索馬利亞鴕鳥Struthio molybdophanes)被宣佈為與普通鴕鳥(S. camelus)不同的物種。 索馬利亞鴕鳥之前被認為是亞種,現在已被加入——連同其他 360 種新發現的鳥類——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紅色名錄的更新來自保護組織國際鳥盟對世界猛禽、海鳥、水鳥、貓頭鷹和類似物種(統稱為非雀形目鳥類,因為所有其他鳥類都來自雀形目)的評估。

索馬利亞鴕鳥和其他 360 種新物種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實際上一直隱藏在人們的視線中。 因為它們直到現在才被認為是物種,所以沒有人評估過它們的保護風險。 它們確實面臨風險:根據國際鳥盟的資料,這些新近被認可的物種中有 25% 被認為是受威脅的,並已根據其易危、瀕危或極危類別新增到紅色名錄中。 相比之下,在所有已確定的鳥類物種中,只有 13% 被認為處於類似的風險之中。

索馬利亞鴕鳥和其他鳥類最終被確認為新物種,是因為國際鳥盟建立了一個新的系統來對鳥類分類進行分類,以便為確定物種的保護風險建立更一致的方法。 國際鳥盟傳播團隊的馬丁·福勒說:“新的物種標準基本上是物理特徵(羽毛、鳴叫等)的評分系統,用於區分密切相關的物種。” 新的標準側重於交配訊號、鳴叫和羽毛,因為“它們在確定真實的生物物種界限方面發揮作用,透過確定雜交是否可能或將要發生”,牛津大學動物學講師 約瑟夫·托比亞斯 在最近一期的《世界觀鳥》雜誌(pdf)中解釋道。 然而,它不使用分子資料,因為“目前對於指示物種狀態的基因分歧的可靠閾值尚未達成一致”,托比亞斯寫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索馬利亞鴕鳥面臨著許多威脅——撿蛋、狩獵和棲息地喪失等等——但至少它仍然存在。 新增到紅色名錄的其他新的(和以前隱藏的)物種可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它們包括巴西的貝倫鳳冠雉Crax pinima),自 1978 年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見過它。 它生活(或曾經生活)在現在亞馬遜雨林中森林砍伐最嚴重的地區。 與此同時,藍須盔蜂鳥Oxypogon cyanolaemus)自 1946 年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見過,僅從博物館樣本中得知。 哥倫比亞蜂鳥生活在一片森林中,這片森林後來被燒燬,為農業讓路。

除了新物種外,紅色名錄更新還提供了有關幾種先前已知的鳥類的新資訊。 胡兀鷲Gypaetus barbatus)面臨著雙氯芬酸中毒和撞擊電線的威脅,現在被列為近危物種。 喜馬拉雅山的布貢希鶥Liocichla bugunorum)(如圖右所示)在一條穿過其唯一棲息地的道路修建後,被重新評估為極危物種,這些棲息地也遭受了火災。

國際鳥盟對世界羽類物種的全面審查的後半部分將於 2016 年完成,並將涵蓋所有約 5,000 種雀形目鳥類——毫無疑問,包括更多新物種。

圖片:索馬利亞鴕鳥 © Peter Steward。 布貢希鶥 © Ramana Athreya。 圖片由國際鳥盟提供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