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射器揭示瀕危“小惡魔”海鳥的秘密

如何收集一種 99% 或更多時間都在海上度過的鳥類物種的資訊?直到最近,還沒有簡單的答案。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如何收集一種 99% 或更多時間都在海上度過的鳥類物種的資訊?直到最近,還沒有簡單的答案。但是現在,致力於保護瀕危黑頂海燕 (Pterodroma hasitata) 的科學家們已經提出了一種創新技術,以增進我們對這種珍稀鳥類的瞭解。研究人員將小型太陽能衛星發射器安裝在三隻海燕身上,以追蹤它們在加勒比海覓食的情況。這些裝置於四月份安裝,並且已經傳輸了關於鳥類行為和覓食模式的寶貴資訊。

黑頂海燕只在伊斯帕尼奧拉島(加勒比海島嶼,海地和多明尼加共和國的所在地)的繁殖期上岸。該物種因其令人毛骨悚然的夜間叫聲而被俗稱為 diablotin 或“小惡魔”,僅有 13 個已知的築巢地點,估計繁殖種群少至 600 對。這些築巢區域中的許多已被海地經濟崩潰的人民開墾為農田或砍伐森林以獲取烹飪燃料。這些鳥類還面臨來自入侵捕食者(如老鼠和貓)的風險,並曾因與電線和通訊塔碰撞而喪生。

儘管保護這些築巢地點仍然是當務之急,但科學家還需要了解這些珍稀鳥類的海洋生命週期。特別是,研究人員想知道海燕是否會接觸到漁業、石油洩漏、石油鑽井平臺和其他潛在威脅。衛星發射器已經揭示,海燕在研究人員意想不到的加勒比海南部區域覓食。它們還揭示了海燕返回偏遠山區巢穴餵養幼鳥的頻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資訊並不完整,因為太陽能發射器每天只能工作約八小時,並且需要 24 小時才能充電,但這已經比我們之前掌握的關於該物種海上行為的資料更多了。發射器的即時資訊流每天線上釋出。

與此同時,保護海燕巢穴的工作仍在繼續,儘管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這些鳥類在高海拔、偏遠山區築巢,並且通常在夜間降落,因此很難找到巢穴,更不用說觀察鳥類了。直到 2012 年才獲得黑頂海燕雛鳥的第一批照片

照片由塔齊奧·塔維雷斯提供,由美國鳥類保護協會惠贈

之前在“滅絕倒計時”專欄中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