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正在滅絕:為什麼這很重要

它們可能不是最具魅力的物種群體,但我們可以從卑微的蝸牛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紐西蘭瀕危的Powelliphanta augusta蝸牛。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啊,蝸牛。它們很小。它們黏糊糊的。它們缺乏北極熊或大猩猩的魅力。然而,就像世界各地的動植物一樣,它們正在消失。

在夏威夷,一種名為Achatinella fuscobasis的極度瀕危蝸牛被帶入圈養,以幫助瞭解如何在野外使其存活。在阿拉巴馬州,一些保護組織請願將長橢圓巖蝸牛 (Leptoxis compacta) 列入瀕危物種名單。在紐西蘭,一種只被稱為Rhytida oconnori的蝸牛發現自己被限制在僅一平方公里的棲息地內。在斐濟,科學家們表達了“迫切需要”保護該島獨特的樹蝸牛免於滅絕。在馬來西亞,一家礦業公司摧毀了它們的唯一棲息地——一系列石灰岩山丘後,這種命運可能已經發生在三種蝸牛身上。

這只是冰山一角。據我統計,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發表了近 140 篇關於瀕危蝸牛的科學論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所有這些都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蝸牛的滅絕很重要?

顯然,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具體的物種,但我們可以進行概括。許多鳥類、魚類和其他物種都依賴蝸牛作為其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陸生蝸牛物種以真菌和落葉為食,有助於分解,而且許多是食肉動物,因此它們有助於控制其他物種。

除此之外,我們實際上可以從蝸牛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從最實際的角度來看,蝸牛有一些非常有趣的特徵告訴我們,我們應該關注它們,”紐約州立大學助理教授蝸牛研究員麗貝卡·倫德爾說。首先,它們的貝殼——它們一生都隨身攜帶(因為沒有貝殼它們就會死亡)——是由碳酸鈣製成的,這提供了它們生活的記錄。與植物外殼或昆蟲外骨骼不同,這些貝殼往往在蝸牛死後仍然存在,為研究人員留下了寶貴的工具。“我們可以檢視海洋沉積物和土壤中的口袋,以尋找過去生態群落的證據,從而尋找特定地區環境變化的證據,”她說。

當環境出現問題時,活蝸牛也可以作為指標,我們已經在海洋酸化中看到了這種情況。“如果海洋中的蝸牛完全用碳酸鈣製成它們的貝殼(它們的保護層)有困難,那麼就意味著海洋遇到了大麻煩,”倫德爾說。

它們可以在陸地上提供類似的線索,陸生蝸牛通常對棲息地有特別狹窄的要求。“它們需要一定程度的溼度、陰涼和腐爛物,”倫德爾說。“當它們沒有這些時,它們就會開始死亡。”這僅僅是個開始:如果微小的陸生蝸牛開始消失,那麼詢問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非常重要。“它可能會給你一個改變方向的機會,”她說,“來檢測人類可能直到為時已晚才能看到的細微變化。”

蝸牛也有助於我們回答更大的問題。“許多陸生蝸牛物種的地理範圍很小,而且有很多物種,這一事實使它們成為研究地球生命如何進化的迷人物件,”倫德爾說,並補充說“科學家們非常依賴像太平洋島嶼陸生蝸牛這樣的群體來講述生命的歷程。”

然而,這種機會正面臨風險。“我們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失去蝸牛物種,”倫德爾說,“這個速度相當於甚至超過了全球兩棲動物的損失率。”大多數物種的活動範圍極其有限,正如她所說,這使得它們“特別容易受到人類引起的滅絕的影響”。

與此同時,研究蝸牛的人數仍然相對較少。“這意味著我們在記錄陸生蝸牛的多樣性方面,尤其是在熱帶地區,以及從蝸牛告訴我們地球生命是如何進化的方面學習方面處於很大的劣勢,”倫德爾說。

拯救蝸牛免於滅絕並非易事。一方面,它們的棲息地太容易被破壞了。另一方面,我們甚至不知道如何讓大多數蝸牛物種在圈養條件下存活,這取決於它們狹窄的微生境要求。“一種蝸牛物種可能以數百種該特定森林獨有的真菌為食,”倫德爾說。“在實驗室中複製這些飲食非常困難。”少數圈養繁殖工作取得了成功,但倫德爾說它們是勞動密集型的,而且很難獲得資金。

倫德爾自己對太平洋島嶼蝸牛的研究表明,要扭轉這種蝸牛滅絕的趨勢需要什麼。“對陸生蝸牛來說,最終最重要的是人為因素:人們共同努力保護這些島嶼上最獨特、最珍貴和不可替代的東西——原生森林,”她說。“這包括結合實地工作和自然歷史博物館標本的研究來記錄那裡有什麼。它還包括從過去不受控制的發展中吸取教訓,例如農業和後來的城市化,特別是在低地熱帶森林中,並找出我們如何儘可能多地保護剩下的部分。”她說,這還“額外帶來了保持分水嶺、風暴防護以及森林食物和醫藥資源完好無損,使人們能夠在這些地方生存的好處。”

那麼,為什麼蝸牛的滅絕很重要?就像其他一切一樣,蝸牛是使這個星球運轉的拼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們也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我們是如何來到這裡——也許還有我們將要去向哪裡的方式。

此前在《滅絕倒計時》中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