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與瀕危大猩猩:天作之合?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如何拯救極度瀕危的大猩猩?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WCS) 目前正在測試一個想法,即向奈及利亞引進蝸牛。

更具體地說,是蝸牛養殖。這個想法是,蝸牛養殖可以為奈及利亞人提供收入來源和新的蛋白質來源,從而降低偷獵大猩猩的吸引力。

正如我們幾周前寫道的那樣,大猩猩——尤其是極度瀕危的克羅斯河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diehli)——在中非面臨眾多威脅,因為該地區非常貧困。 大猩猩正因非法伐木、野味貿易(偷獵)、採礦和木炭貿易而數量銳減,根據聯合國和國際刑警組織的說法,所有這些都可能在短短 15 年內將大猩猩推向滅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現存的克羅斯河大猩猩僅有 300 只,因此每偷獵或丟失一隻動物都可能對該物種造成毀滅性打擊。

WCS非洲專案主管詹姆斯·多伊奇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居住在克羅斯河大猩猩附近的人們很難找到其他收入和食物來源,這就是他們偷獵的原因。” “我們正在與他們合作測試許多替代生計方式,但也許最有希望的,更不用說新穎的,就是蝸牛養殖。”

WCS 挑選了八名前大猩猩偷獵者,並幫助他們開始飼養非洲大蝸牛(Archachatina marginata),這是一種當地美食。 在阿庫斯基金會的大猿類專案資助下,WCS 幫助建造了蝸牛圍欄,然後在每個圍欄中放養了 230 只巨型蝸牛。 蝸牛繁殖迅速,預計每年可收穫 3,000 只蝸牛。

根據 WCS 的說法,這最終應該成為當地農民一項相當有利可圖的事業。 估計每位農民的年成本僅為 87 美元,利潤約為每年 413 美元。

WCS 說,一隻大猩猩的肉可以為偷獵者帶來約 70 美元的收入。

WCS 此前曾幫助在喀麥隆建立了塔卡曼達國家公園,該公園保護了世界三分之一的克羅斯河大猩猩種群。

圖片:克羅斯河大猩猩,來自維基百科。 蝸牛由野生生物保護學會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