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頭鯨應該從瀕危物種名單中移除嗎?

數十年的保護是否已使瀕危座頭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得以恢復?這是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本週提出的問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數十年的保護是否已使瀕危座頭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得以恢復?這就是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本週提出的問題。週一,該機構提議將該物種的大部分種群棲息地從《瀕危物種法案》(ESA)的保護中移除。

具體而言,NOAA 提議改變其對座頭鯨的分類方式。該提案將物種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方式改為將鯨魚分為 14 個不同的種群區隔,這是 ESA 對給定物種的重要且獨立的群體的指示。其中十個將不再受該法案的保護。然而,阿拉伯海和非洲西北部沿海的兩個種群區隔將繼續被列為瀕危物種。中美洲海岸和北太平洋西部的另外兩個區隔將被列為受威脅物種。

此舉是為了回應阿拉斯加州夏威夷漁民保護和傳統聯盟的請願,兩者都認為其所在地區的座頭鯨種群數量已經增加並趨於穩定。(實際上,相同的鯨魚在太平洋水域中的第 49 和 50 個州之間遷徙。)每個請願者都有自己的議程:取消 ESA 保護可能會更容易批准阿拉斯加周圍的近海石油鑽探。另一方面,夏威夷團體請願的基礎是反對聯邦監管,而不是支援當地漁業權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NOAA 稱該提案為 ESA 的“成功案例”,儘管事實實際上更為複雜。數十年的過度開發迫使國際捕鯨界在 1946 年限制捕獵座頭鯨,然後在 20 年後完全禁止捕獵。美國在 1970 年也採取了行動,根據一項早於 ESA 的法律保護該物種,ESA 於三年後生效。1991 年,NOAA 制定了一項恢復計劃,以“將座頭鯨種群數量增加到至少商業開發前數量的 60% 或當前環境承載力”。後來,由於確切的歷史種群數量仍然未知,目標修改為在 20 年內將種群數量翻一番。

這些保護計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奏效了。儘管遊弋於世界海洋的座頭鯨的確切數量仍然是一個謎,並且一些計數至少已有十年之久,但我們確實知道許多種群正在增長。大多數不同的種群區隔 (DPS) 都有數千頭鯨魚。西澳大利亞 DPS 擁有超過 21,000 頭。在另一個極端,NOAA 仍然認為瀕危的兩個 DPS 群體各自的座頭鯨數量少於 100 頭。

即使鯨魚失去其瀕危物種地位,它們仍將受到《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MMPA)以及國際商業捕鯨禁令的保護,但這是否足夠?生物多樣性中心稱 NOAA 的提案“為時過早”,稱 ESA 對座頭鯨免受氣候變化、海洋酸化、海洋噪聲和棲息地破壞等威脅的保護仍然很有價值。MMPA 未能涵蓋這些情況。

與任何 ESA 提案一樣,公告僅僅是開始。公眾可以在 7 月 20 日之前提供反饋,說明座頭鯨是否應繼續受到保護。

主圖由 Gregory Smith 拍攝。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地圖由 NOAA 提供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