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這種三英尺長的巨型帕盧斯蚯蚓在上個世紀只被發現過幾次,可能很多人對此感到慶幸。
但無論是否可怕,帕盧斯蚯蚓(Driloleirus americanus)都處於極度瀕危狀態,它及其在愛達荷州和華盛頓州部分地區的生態系統都面臨被消滅的危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就是為什麼生物多樣性中心和幾個合作伙伴團體在三年內第二次提交了保護這種巨型蚯蚓的請願書,希望將其列入瀕危物種名單。
這些團體早在2006年8月就提交了第一份請願書。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未在聯邦要求的90天和12個月期限內做出回應,因此這些團體在2007年提起了訴訟。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後來駁回了他們的請願書,稱沒有足夠的關於該物種的資訊來證明它需要保護。
當然,如果一個物種在110年內只被發現四次,就很難獲得足夠的關於它的科學資訊來說明它是否正式瀕危,為什麼瀕危,以及需要做些什麼來保護它。
實際上,許多人認為帕盧斯蚯蚓已經滅絕了。愛達荷大學研究生亞妮莉亞·桑切斯-德萊昂在2005年重新發現了該物種(訊息於2006年宣佈),並且去年又發現了一些可能的樣本。
據報道,這種蚯蚓在被觸控時會散發出花香,並在受到威脅時會噴吐,它仍然是北美洲最大的蚯蚓。至少目前是這樣。
圖片:巨型帕盧斯蚯蚓,作者:亞妮莉亞·桑切斯-德萊昂/愛達荷大學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