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揭示中越稀有猿類可能的棲息地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中國大理大學的範鵬飛第一次進入極度瀕危的白頰黑冠長臂猿(Nomascus nasutus)的森林棲息地時感到擔憂。這片與中越邊境接壤的孤立森林,多年來因農業開發、柴火採集和木炭生產而遭到嚴重破壞。剩餘的少量森林為樹棲長臂猿提供了惡劣的棲息地,它們不適應地面生活。

白頰黑冠長臂猿(也稱為東部黑冠長臂猿)可能很幸運能擁有如此多的棲息地。不久前,科學家們還擔心該物種已經滅絕。但在 2002 年——在最後一次被發現大約 40 年後——保護組織國際動植物保護協會 (FFI) 在越南東北部發現了一個由 26 只長臂猿組成的小種群。2006 年,又在中國邊境的另一側發現了 10 只。兩國政府於 2007 年和 2009 年建立了保護區,此後 FFI 一直幫助保護棲息地免受進一步退化,並保護長臂猿免受捕獵。今天,經過十年的保護工作,長臂猿的數量正在回升。去年出生的幾隻幼猿將白頰黑冠長臂猿的數量增加到 129 只。儘管該物種仍然被認為是世界上25 種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但其處境遠不如以前那樣岌岌可危。

但長臂猿種群的微小反彈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它們的受保護森林不僅仍然遭受退化的影響,樹冠高度為所有已知長臂猿棲息地中最低的,而且面積也小得可憐:越南僅有 1600 公頃,中國另有 400 公頃。根據範和他人合著並於 4 月 12 日發表在《生物保護》上的新論文,從長遠來看,這將不足以容納它們。範說,長臂猿將在幾代之內達到其當前棲息地的承載能力,這意味著它們的森林家園無法支援更多的動物。而且由於森林已被道路和其他開發專案隔離和分割,年輕的長臂猿無法輕易地分散到新的領地。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過去的幾年裡,範和他的同事們花了很多時間在長臂猿的棲息地中行走,研究它們的飲食、它們如何利用時間以及每個亞群的活動範圍。他說,徒步評估整個棲息地是不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它太大了。另一個原因是,他每次只被允許在越南停留兩週,而大多數長臂猿都生活在越南。為了加快速度,科學家們在他們的新研究中轉向天空,利用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和遙感資料來全面評估長臂猿現有的棲息地及其周圍地區。

結果表明,如果中國和越南政府允許,長臂猿可能有增長空間。研究人員發現了另外 3400 公頃的高質量潛在棲息地和 1125 公頃的中等質量棲息地,儘管其中大部分分佈在零散的小片區域,而不是完全連片的森林。他們現在呼籲兩國禁止在最適宜的三個區域內進行農業和放牧,並擴大越南的白頰黑冠長臂猿保護區以納入新的領土。他們還建議種植新的食用樹木以幫助餵養長臂猿,並建立森林廊道以連線棲息地。

範說,保護白頰黑冠長臂猿這種跨越國際邊界的物種可能很困難,“但我們的專案在跨境合作方面擁有非常好的經驗。” 2011 年和 2012 年舉行了會議,以讓地方政府和林業部門參與進來,並於 2011 年簽署了一項國際保護協議。“我認為兩國政府都會採納我的建議,”他預測道。

即使兩國政府都同意,仍然會有困難。村莊需要搬遷,這從來都不是一個受歡迎的決定,而且棲息地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恢復。即使那樣,它也可能不會完全繁榮。森林位於一個被稱為喀斯特的岩石石灰岩地貌中,土壤貧瘠,範說這可能會阻止樹木長得很高。“在喀斯特地區恢復森林非常困難,”他說,“但我相信一些樹木會長高,平均樹冠高度在未來會增加。我估計樹木需要大約 20 年才能長到可以為長臂猿提供運動支援的大小。” 他說,樹木開始產生足夠的果實來支援種群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與此同時,保護工作在許多不同方面繼續進行。FFI 越南靈長類動物專案技術顧問布萊恩·克魯奇報告說,他們未來幾年的工作重點包括“繼續當地社群的生計發展活動,提高對該物種的科學認識和當地意識,以及改善保護區管理和執法,以確保長臂猿種群及其棲息地的持續保護和增長。”

自從白頰黑冠長臂猿幾年前被重新發現以來,兩國政府和 FFI 在保護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們只能希望未來幾年繼續帶來好訊息,並在保護這一稀有物種方面取得進一步進展。

此前在“滅絕倒計時”中

照片:雄性白頰黑冠長臂猿 © 趙超,由國際動植物保護協會提供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