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又一個例子表明我們對自然世界知之甚少,科學家們最近首次近距離觀察到稀有且難以捉摸的鏟齒喙鯨(Mesoplodon traversii)。不幸的是,這一發現不是活鯨,而是一頭母鯨和她的雄性幼崽,它們在擱淺後死亡。
到目前為止,科學界對鏟齒喙鯨的瞭解僅限於1872年、1950年和1986年在紐西蘭和智利發現的三具不完整的頭骨。這是首次對該物種的完整身體進行研究。更幸運的是,這兩頭鯨魚最初被錯誤地鑑定為相關的格氏喙鯨(M. grayi),它們看起來與鏟齒喙鯨非常相似。
這兩頭鏟齒喙鯨於2010年12月被發現擱淺在紐西蘭的奧佩普海灘。它們不久後死亡。紐西蘭環境保護部(DOC)被召集來為這些動物拍照並收集測量資料——雌性鯨魚長5.3米,而幼年雄性鯨魚長3.5米——並收集組織樣本,事實證明,組織樣本是揭開鯨魚真實身份的關鍵。在過去的20年裡,DOC對擱淺的喙鯨進行了常規的DNA測試。在島國周圍的水域中至少可以找到十幾種其他喙鯨物種。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當這些標本送到我們的實驗室時,我們像往常一樣提取了這些樣本的DNA,我們非常驚訝地發現它們是鏟齒喙鯨,”奧克蘭大學的羅謝爾·康斯坦丁在預先準備好的新聞稿中說。“我們多次執行樣本以確保準確性,然後才告訴大家。”
正如康斯坦丁和她的同事研究人員在今天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寫道,關於世界上的21種喙鯨知之甚少。人們認為這些鯨目動物“是非常深潛的動物,以魷魚和小魚為食,很少在水面停留。由於它們外部形態的相似性,物種非常難以區分,而且考慮到它們難以捉摸的習性,它們在海上很少被看到。”大多數喙鯨的外部看起來非常相似,以至於物種只能透過檢查成年雄性的牙齒來輕鬆確定,但這對於雌性或幼年鯨魚來說是不可行的。這些物種的顏色確實有所不同,但它們的皮膚在死後會迅速分解,進一步阻礙了識別工作。
研究人員確實提出了一些細節來描述該物種。他們發現了一個突出的額隆(前額後面的器官,可能在回聲定位中起作用)、深灰色或黑色的吻突、深色眼斑、白色腹部和深色鰭肢,所有這些都使其與其他喙鯨略有不同。
儘管這項研究為科學家們提供了關於鏟齒喙鯨的第一個完整描述,但康斯坦丁和她的同事研究人員並不知道為什麼該物種如此罕見。“可能是因為它們只是生活和死亡在深海海域的近海物種,只是偶爾會被衝到岸邊,”她說。“紐西蘭被廣闊的海洋環繞。還有許多海洋生物對我們來說仍然是未知的。”
這兩頭鯨魚的骨骼遺骸最初被埋葬,現在已被運往紐西蘭蒂帕帕國家博物館以進行進一步研究。
圖片:擱淺的雌性鏟齒喙鯨,由紐西蘭環境保護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