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撒哈拉獵豹驚豔照片揭秘

一睹極度瀕危的撒哈拉獵豹 (Acinonyx jubatus hecki) 的風采並非易事,它是六個獵豹亞種中最稀有的亞種。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睹極度瀕危的撒哈拉獵豹(Acinonyx jubatus hecki)的風采並非易事,它是六個獵豹亞種中最稀有的亞種。據信,只有約 200 至 250 只這種夜行動物在阿爾及利亞、尼日、多哥、馬裡、貝南和布吉納法索的偏遠地區倖存,使其成為地球上最稀有,同時也分佈最廣的大型掠食者。

但現在,一個在阿爾及利亞工作的科學家團隊成功地捕捉到了不僅僅是一隻撒哈拉獵豹的影像,而是二十多隻。在這個過程中,該團隊收集了關於這些大型貓科動物的首個真正的科學資訊。

“這是我們第一次能夠收集關於罕見撒哈拉獵豹的科學資料,因為過去我們不得不依賴軼事和猜測,”來自阿爾及利亞貝賈亞大學生態與環境實驗室的主要作者法裡德·貝爾巴希爾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我們希望這種重要的食肉動物不會像其他阿爾及利亞沙漠物種(如彎角劍羚和大羚羊)一樣走向滅絕。”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該研究團隊——包括來自野生動物保護學會、倫敦動物學會和其他機構的科學家——在 2008 年和 2010 年在阿爾及利亞度過了幾個月。在那裡,他們設定了數百個相機陷阱,總共運行了 5229 天。在此期間,相機總共記錄了 7 只不同獵豹的 32 張照片,每隻獵豹都可以透過其體型和獨特的斑紋來識別。撒哈拉獵豹比它們的草原表親擁有更淺、更短的皮毛,以及更小的頭部和更細的身體。

幾乎所有照片(除兩張外)都是在日落之後和日出之前的黎明時分拍攝的,這證實了之前關於這些貓科動物是夜間活動的假設。

這些照片還揭示了關於動物領地的線索。不同的相機在相距 44.9 公里的地方拍攝到相同的獵豹,表明這些貓科動物使用極其廣闊的棲息地。儘管有些影像一次捕捉到不止一隻獵豹,但它們大多彼此遠離。研究人員估計,它們的種群密度低於任何其他非洲食肉動物。

撒哈拉沙漠並非真正富含大型貓科動物的食物或水源,因此它們需要廣闊的活動範圍才能捕獵。這也解釋了它們的夜間行為:在白天狩獵和長途跋涉會太熱。

研究人員使用照片估計,阿爾及利亞的獵豹的活動範圍為 1583 平方公里。要保護它們免受人類的傷害,則需要更大的空間,在 9000 到 19000 平方公里之間,具體取決於可以建立多少緩衝區。撒哈拉保護基金幾年前提出,如果獵豹開始捕食牲畜或其他家養動物,它們可能會面臨風險,這可能會導致報復性地使用毒藥來消滅它們。夜間用聚光燈狩獵已經威脅到該地區的其他野生動物,並導致了兩種有蹄類動物——彎角劍羚和大羚羊——的滅絕,貝爾巴希爾提到了這一點。

這一切都有一個最終目的。研究人員寫道,使用撒哈拉獵豹作為“旗艦物種”可以為保護它們的整個生態系統提供動力。

他們的研究於本週發表在期刊 PLOS ONE

照片:法裡德·貝爾巴希爾/ZSL/OPNA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