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多份報告警告稱,四大洲的海豚物種正面臨危險。
在亞洲,臺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表示,臺灣海岸附近僅剩下60到90只印度太平洋 humpback 海豚(Sousa chinensis chinensis),比僅僅四年前的數量減少了一半以上。該聯盟表示,該物種可能在10年內在當地區域滅絕。工業發展和臺灣最長河流濁水溪河口的汙染被認為是數量下降的原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印度太平洋 humpback 海豚分佈於亞洲、非洲和澳大利亞,但這個特殊種群是孤立的。該物種的出生率非常低,需要 10 到 12 年才能達到性成熟。
為了保護海豚,該聯盟呼籲公眾購買河口附近的土地,以保護其免受進一步開發。
在更南邊,科學家們正在制定一項救援計劃,以保護澳大利亞 snubfin 海豚(Orcaella heinsohni),這是一種稀有物種,據信數量約為 200 只。 snubfin 海豚直到 2005 年才被確認為一個獨立的物種;在此之前,科學家們認為它們是伊河海豚(O. brevirostris)。
snubfin 海豚也受到開發的威脅,這次是在昆士蘭州海岸沿線。該地區的捕魚業以及石油和天然氣勘探的擴張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該物種的生存壓力。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莉迪亞·吉布森告訴 AAP 新聞社,“一年內在湯斯維爾附近損失兩到三隻海豚”可能會導致該地區種群崩潰。世界自然基金會正在幫助制定該物種的救援計劃。
在世界的另一邊,秘魯發現了 20 只稀有的粉紅色河豚(Inia geoffrensis)的屍體,它們是中毒的受害者。科學家們正在調查毒源,他們推測毒源可能來自水道中的毒素,也可能來自擔心海豚會干擾他們漁網的漁民。粉紅色河豚在秘魯受到法律保護。
最後,在美國,不斷擴大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可能會威脅到該地區已經存在的 3,000 到 5,000 只海豚。
圖片:印度太平洋 humpback 海豚,由維基百科/Takorade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