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中國野外僅存120條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使其成為世界上最瀕危的鱷魚物種。
但現在,野外研究人員對該物種的生存抱有更高的希望,因為他們發現揚子鱷不僅在擴充套件棲息地,而且還在成功繁殖。調查隊在多年未發現該物種的地區發現了鱷魚的蹤跡,“我們首次發現了野生幼鱷,” 中國東部安徽省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副主任汪朝林本週末告訴中國新華社。“通常它們的存活率只有2%。幼鱷的發現表明該物種的數量正在增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先前的研究由野生動物保護學會進行,發現在2002年,中國鱷魚的數量以每年4%到6%的速度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種群分佈分散,且沒有超過10條鱷魚的群體。
據《人民日報》報道,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就曾有多達3000條野生鱷魚。當人類開發其棲息地時,該物種迅速減少,並且它們因食用為控制有害動物數量而被毒死的鼠類而死亡。到1980年,僅剩下500到750條鱷魚。
中國於1979年率先採取行動保護揚子鱷——這是美國境外世界上唯一的鱷魚物種——當時那裡的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捕獲了200條鱷魚,並在安徽建立了中國揚子鱷繁殖研究中心。從那時起,圈養種群已經爆發式增長到10,000多條。圈養鱷魚經常且合法地進入食品市場,據2008年5月《國家地理》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報道,它們的肉被認為可以治療感冒和預防癌症。
汪朝林告訴新華社,這種新發現的增長可以歸因於繁殖計劃以及向野外放生了幾十只圈養繁殖的鱷魚——每年約六隻,儘管有人擔心自然保護區的一萬條鱷魚可能會因生活在封閉區域而面臨一些近親繁殖問題,儘管根據路透社最近的報道,尚未出現任何跡象。
汪朝林表示,他現在希望在未來十年內看到揚子鱷的野生種群增加到300條。
圖片:揚子鱷,透過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