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撰寫關於瀕危物種的文章的風險之一是過於關注可愛的物種。但我不能跳過報道非洲黑足貓(Felis nigripes)以及可能給這個稀有物種帶來額外生存機會的科學突破。
非洲黑足貓是世界上最小和最稀有的貓科動物之一,更不用說是最少被研究的物種之一。成年貓原產於非洲南部,體重僅為1.3至1.9公斤,體長約為36至63釐米,不包括尾巴。該物種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和自然資源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易危物種,其數量正在減少——少於10,000只個體——並且僅在野外被研究過一次。
這種貓在圈養環境中比在其原生棲息地更為稀有。直到一個月前,全世界的動物園中只有40只這種貓,其中19只在美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現在圈養環境中又多了兩隻這種貓:在路易斯安那州阿爾及爾的奧杜邦瀕危物種研究中心出生的兩隻雄性小貓是透過體外受精,使用冷凍卵子和冷凍精子產生的,這是科學上的首次。
精子最初於 2003 年從居住在奧馬哈亨利多利動物園保護與研究中心的名為拉美西斯 (Ramses) 的雄性貓身上採集。卵子來自一隻名叫佐拉 (Zora) 的黑足貓,它住在奧杜邦中心,於 2005 年 3 月採集。受精卵於 2010 年 12 月 7 日植入第三隻貓比茹 (Bijou) 體內,小貓於 2 月 13 日出生。
該專案的目標之一是證明卵子和精子可以在長時間冷凍期後存活。
首席科學家厄爾·波普說,有幾個因素影響了該專案,最值得注意的是 2005 年襲擊該地區的卡特里娜颶風。卵子捐贈者佐拉於 2009 年 6 月離開路易斯安那州前往奧馬哈,並於當年晚些時候去世。奧杜邦直到 2009 年和 2010 年才獲得更多的雌性。“颶風過後,我們直到 2008 年才恢復對黑足貓的輔助生殖工作,然後在 2010 年增加活動之前只進行了幾次手術,因為我們很幸運獲得了年輕的雌性,”波普說。
比茹本人出生於 2008 年 9 月,尚未產生足夠多的卵子用於輔助生殖研究。這是她的第一次分娩。
小貓們大部分時間都和它們的代孕母親在一起。“我們直到小貓 15 天大時才檢查或抱起它們,”波普說,“那時它們的體重分別為 156 克和 198 克。”他們在 26 天大時再次稱重,那時它們分別長到了 274 克和 308 克。
奧杜邦計劃旨在進一步發展保護瀕危物種細胞的科學,以便在野生種群崩潰時使用。“我們不知道這些物種中的許多物種的未來會怎樣,”該中心主任貝齊·德雷瑟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但我們確實知道,透過儲存 DNA 並制定透過冷凍儲存和代孕母親創造妊娠和繁殖幼崽的協議,即使當它們的數量下降到危險的低水平時,我們也能給這些物種一線生機。”
奧杜邦研究的下一步將是克隆一隻黑足貓,並將卵子轉移到家貓代孕母親身上。
順便說一句,這些小貓可能很可愛,但成年貓科動物實際上非常強大。非洲民間傳說說它們可以撕裂長頸鹿的頸靜脈,雖然真相與神話不符,但人們已經觀察到這些貓跟蹤小羊羔並與體型是它們八倍大的豺狼對抗。這可能無法保護它們免受棲息地喪失的威脅,但至少它們(以及奧杜邦中心的科學家)願意為它們的生存而戰。
照片:其中一隻黑足小貓,由奧杜邦瀕危物種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