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大睡蜥蜴”在越南和中國瀕臨滅絕

寵物收藏家是否即將將另一種物種推向滅絕?這一次是外形史前的中國鱷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寵物收藏家是否即將將另一種物種推向滅絕?這一次是外形史前的中國鱷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根據四月份TRAFFIC公報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由於活體動物收藏家的大量需求,該物種已幾乎從其在中國和越南迅速縮小的棲息地中消失。基於德國和越南研究人員團隊進行的廣泛實地研究,我們現在知道中國野外僅剩下約850只鱷蜥,而1991年估計為5,000只。與此同時,越南的鱷蜥數量已驟降至不足100只。

中國鱷蜥(無論生活在哪個國家,都使用相同的物種名稱)幾十年來一直受到各種國家和國際法律的保護,但顯然這還不夠。研究人員能夠在Facebook、爬行動物展覽會和寵物商店中找到數十隻40釐米長的鱷蜥出售,這些鱷蜥以其強壯的尾巴和類似恐龍的鱗狀脊而聞名,其私下零售價高達1,100美元。

許多賣家聲稱擁有人工繁殖的蜥蜴,但研究人員對此表示懷疑,因為之前的研究表明該物種在圈養條件下的存活率非常低。它們並非不可能繁殖,我在網上找到了一些私人收藏家繁殖它們的記錄,但這也絕非易事。因此,這些蜥蜴很可能部分或全部是從野外捕獲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事實上,大量賣家聲稱擁有來自越南種群的中國鱷蜥——這些鱷蜥生活在中國稍微更常見的親戚以南500公里處——這表明許多動物來源於野外。不幸的是,鱷蜥很容易捕捉。它們晚上在水池上方的樹枝上築巢,進入“代謝暫停”狀態,並靜止不動地坐上幾個小時。這種行為使它們很容易被捕獲,為它們贏得了中文名“大睡蜥蜴”,直到幾十年前,這些動物實際上還被用作傳統醫學中治療失眠的“藥物”。現在,它們的稀有性使它們更有銷售價值。

這種寵物貿易有些是合法的,或者至少看起來是這樣。鱷蜥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這意味著如果它們附有正確的檔案和許可證,就可以跨境銷售。1990年至2013年間,CITES記錄了850筆鱷蜥銷售,主要運往日本、美國和臺灣。然而,這個數字掩蓋了一些奇怪之處。研究人員發現,2005年有400只據稱合法的人工繁殖鱷蜥經哈薩克和黎巴嫩運往日本和泰國,但沒有證據表明賣家在此之後運送了更多蜥蜴。如果這些蜥蜴確實是人工繁殖的,而不是非法來源於野外,那麼在隨後的十年裡,他或她肯定會有更多的蜥蜴出售。

除了非法捕獲外,鱷蜥在野外還面臨其他威脅。它們的森林棲息地正在縮小,水源因水壩建設而受到汙染或完全消失。越南唯一的蜥蜴棲息地被農田包圍,使得這些獨居動物無處可擴散或躲避捕獲。

釋出這項研究的野生動植物貿易監測網路TRAFFIC國際組織現已呼籲越南立即採取措施,防止其鱷蜥進一步減少。研究人員建議將這些動物列入CITES附錄I,這將禁止所有進一步的國際貿易。

這足以拯救鱷蜥免於滅絕嗎?不幸的是,無論法律上發生什麼,情況似乎都對這個物種不利。2013年發表的研究預測,到2100年,中國所有的鱷蜥棲息地都將因氣候變化而消失。越南的棲息地幾乎已經消失殆盡。因此,到下個世紀,鱷蜥可能不僅僅看起來像恐龍——它將變成真正的恐龍(滅絕)。

照片來源:UdoSchröter。根據Creative Commons許可使用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