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獵者在過去十年中殺死了 62% 的森林象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根據 3 月 4 日發表在 PLoS One 上的一項研究,中非地區對森林象來說變得越來越不適宜居住。該研究發現,2002 年至 2011 年間,該物種 62% 的個體被偷獵者殺害。這項由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WCS) 和十幾個其他機構的科學家進行的研究還發現,在此期間,大象先前棲息地的 30% 變得不適宜居住。

森林象 (Loxodonta cyclotis) 僅生活在中非,而非洲草原象或灌木象 (L. africana) 則分佈在非洲大陸的南部、東部和西部地區。科學家們曾認為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是同一物種,但 2010 年發表的一項 基因研究 證明它們是兩個不同的物種。森林象比它們的草原表親體型小約 15%,並且象牙更硬、更直。

這項新研究將幫助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瞭解新近確認物種的獨特需求,它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超過 60 名科學家在野外總共花費了 91,600 人天。他們步行超過 13,000 公里穿越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DRC)、加彭和剛果共和國,並在 10 年期間收集了超過 11,000 個樣本——主要是糞便。糞便樣本的密度在那段時間內急劇下降,這就是科學家們計算出 62% 的人口下降的原因。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該研究還揭示了森林象分佈地點的重大變化。在 1970 年代之前,近 60% 的森林象生活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而 18% 生活在加彭。根據該研究,截至 2011 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象群數量因偷獵而大幅減少,僅佔 19%,而 52% 的剩餘森林象生活在加彭。

其他單獨釋出的調查有助於說明我們正在談論的大象數量。今年 2 月初,WCS 透露,加彭的明凱貝國家公園自 2004 年以來已經失去了 11,100 頭大象,其中大部分可能是在過去五年中被殺死的,這對於一個偷獵在該地區處於最低水平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變化。本月晚些時候釋出的另一項調查發現,據稱受到良好保護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奧卡皮野生動物保護區在過去 15 年中失去了 5,100 頭大象。其中許多大象是在該國 1996-2003 年內戰最嚴重的幾年中被殺死的。

雖然大多數未經加工的象牙,無論物種如何,都註定要運往中國,但 WCS 先前在 2012 年 7 月至 12 月的Pachyderm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 (pdf) 發現,日本是唯一偏愛較硬的森林象象牙的市場。較軟的非洲草原象象牙被認為不夠耐用,無法用於傳統的印章(個人姓名印章)或撥子(用於名為三味線的三絃樂器的雕刻撥絃工具)。

此前在滅絕倒計時中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