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為什麼袋狸都在死亡?自 2001 年以來,這些澳大利亞小型有袋動物的數量神秘地驟降了高達 90%。這個物種在 20 世紀早期已經瀕臨滅絕,在成功的保護工作使其免受狐狸和其他外來掠食者的侵害後,走上了恢復之路。人口的反彈足以讓袋狸在 1996 年從澳大利亞的受威脅物種名單中移除,但五年後,它們的數量再次開始急劇下降。
現在我們有了一個關於大規模死亡原因的線索。似乎大多數袋狸——也稱為刷尾袋狸 (Bettongia penicillata)——都感染了名為錐蟲的寄生蟲。類似的錐蟲寄生蟲會導致南美洲和非洲人類患上恰加斯病和昏睡病。儘管已知錐蟲原生動物存在於澳大利亞,但科學家之前認為它們對野生動物無害。
根據本月發表在 國際寄生蟲學雜誌:寄生蟲與野生動物 上的研究,情況可能並非如此。研究人員測試了活的和路殺的袋狸,發現幾乎所有袋狸都攜帶一種或多種三種錐蟲寄生蟲物種或分支。在袋狸數量下降的地區,96% 的動物感染了似乎是三種分支中最糟糕的一種。受感染的袋狸表現出組織炎症以及心臟肌肉損傷的跡象。珀斯默多克大學的博士候選人、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阿德里亞娜·博特羅告訴 西澳大利亞科學網路,這些感染和組織損傷可能使它們更容易受到掠食者的攻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其他九種有袋動物物種,並在它們身上發現了寄生蟲,但在受測動物中,只有袋狸的感染水平顯著。
與此同時,另一項新研究量化了袋狸數量下降的嚴重程度。根據本月發表在 Oryx 上的研究,一些受災最嚴重的種群已經下降了 95%。其他群體已經完全消失。
照片由 S. J. Bennett 透過 Flickr 拍攝。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