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美洲最大的掠食者在野外還有生存的機會嗎?不到100年前,據估計有300萬隻奧裡諾科鱷魚(Crocodylus intermedius)在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之間的河流流域漫遊。如今,它們的野生種群估計僅為這個數量的一小部分,大約在250到1,500只之間。
一個新專案希望能開始扭轉這種局面。本月早些時候,20只幼年鱷魚被放生到哥倫比亞埃爾圖帕羅國家自然公園的一個被稱為“鱷魚瀉湖”的區域。這些鱷魚都攜帶無線電發射器,體長從83到109釐米不等。如果它們在野外活得足夠長,最終可能會長到驚人的5或6米長。
新放生的鱷魚加入了九個月前保護主義者在那裡放生的21只其他人工繁殖的同類。十個保護組織為此努力進行了合作,該努力由哥倫比亞的Fundación Palmarito Casanare領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所有這一切都延續了2013年在另一個哥倫比亞公園少量放生奧裡諾科鱷魚的行動。鱷魚研究員瑪麗亞·克里斯蒂娜·阿迪拉-羅巴約是哥倫比亞國立大學的生物學副教授,她那年告訴我,安裝在鱷魚頭部後面的發射器幫助研究人員收集關於動物棲息地偏好、它們在野外的行為以及它們為了茁壯成長所需的領土數量的資料。
這很重要,因為直到現在,野外 वास्तव में 沒有足夠的奧裡諾科鱷魚來研究它們的生態需求。在20世紀的第二個四分之一,委內瑞拉的毛皮商人看到了鱷魚美麗皮膚的新利潤來源後,它們幾乎消失了。儘管體型龐大,但這些動物卻成了獵人容易捕獲的獵物。從1931年到1934年,每天有多達3,000到4,000張鱷魚皮運出該國。以這樣的速度,很快就幾乎滅絕了這個物種。
儘管奧裡諾科鱷魚自1970年代以來在哥倫比亞受到法律保護,但種群從未恢復。阿迪拉-羅巴約告訴我,隨著它們的河流棲息地受到汙染和商業化,它們的數量持續減少和碎片化。此外,鱷魚在與人類發生衝突時會被殺死。非法狩獵也造成了損失,有些人仍然吃鱷魚蛋,錯誤地認為這種行為會改善他們的整體健康或效能力。
但像大多數鱷魚一樣,奧裡諾科鱷魚實際上在圈養環境中繁殖得很好。哥倫比亞國立大學自1970年代以來一直維持著圈養種群,並於1991年開始成功繁殖這些動物。截至2013年,該大學的繁殖中心擁有500多條鱷魚。
其中一些鱷魚現在終於生活在野外,人們希望它們在那裡茁壯成長。根據幫助本月放生的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說法,“鱷魚瀉湖”為公園的新居民提供了充足的魚類。它也已經擁有健康的其它掠食者種群,包括美洲虎、美洲獅和水獺,以及大型哺乳動物,如貘。
也許最重要的是,它位於空軍基地對面的河邊,這不僅為公園提供了保護,也為研究人員監測新放生的鱷魚提供了便利的通道。
顯然,奧裡諾科鱷魚在從上個世紀的屠殺中恢復過來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仍然是朝著恢復這種壯麗的掠食者以及可能支援它生存數個世紀的生態系統的可喜一步。
之前在“滅絕倒計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