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僅剩 4 頭北方白犀牛:拯救它們的最後繁殖嘗試內幕

肯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執行長理查德·維涅承認,拯救北方白犀牛(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免於滅絕的希望渺茫。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肯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執行長理查德·維涅承認,拯救北方白犀牛(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免於滅絕的希望不大。“你必須現實一點,”他指的是保護區為繁殖非洲最後四頭北方白犀牛所做的努力。“現實情況是,成功的機會非常渺茫,而且從我們開始就一直是這樣。但儘管如此,我們仍將盡我們所能。”

奧爾佩傑塔的四頭北方白犀牛是四年多前從捷克共和國的德武爾·克拉洛韋動物園來到這裡的。大約三年前,該亞種的最後野生成員被偷獵者殺害。當時,世界上只剩下八頭這種犀牛:兩頭在聖地亞哥野生動物園,六頭在德武爾·克拉洛韋動物園。所有犀牛都已經老齡化,而且很少有繁殖過的,但在 2009 年,四隻最年輕、最健康的動物被裝箱運往肯亞,希望更自然的生活方式能鼓勵雌性開始進入月經週期,或許能給該亞種最後一次生存機會。(留在德武爾·克拉洛韋的兩頭犀牛之一在 2011 年因年老而死。)

從一開始,就有兩種預期的結果:最好的結果是四頭北方白犀牛——兩雄兩雌——相互繁殖併產生後代。另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將北方白犀牛引入近親南方白犀牛亞種(C. s. simum),並可能獲得雜交後代——顯然這不是理想的發展,但足以將北方白犀牛的一些基因延續到下一代。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第一步是讓犀牛恢復健康。維涅說,儘管它們在德武爾·克拉洛韋受到了高質量的照顧,“但我們很明顯地看到它們一直生活在不自然的環境中。”它們的角是灰色的,腳趾甲——犀牛健康的指標——“狀況很差”。但當它們到達奧爾佩傑塔並擁有 285 公頃的漫遊空間(以及 24 小時武裝警衛以保護它們免受偷獵者侵害)後,情況很快好轉。“它們來到這裡六個月內,皮膚得到了改善,腳趾甲也得到了改善,動物的整體狀況完全改變了,”維涅報告說。“它們很快變得半野生化。”

下一步是創造更自然的社會環境。四頭北方白犀牛被小心翼翼地引入了幾頭南方白犀牛以及黑犀牛。“經驗表明,如果為雌性犀牛提供類似於它們在野外會遇到的社會環境——周圍有其他犀牛以及來自其他雌性的競爭——它們預計會進入發情週期,並且更有可能繁殖,”維涅說。

在某種程度上,它奏效了。儘管北方白犀牛對性行為沒有表現出太大興趣,但在 2011 年還是有幾次不成功的交配嘗試,包括一次北方白犀牛和南方白犀牛之間的交配。然後,在 2012 年 3 月,奇蹟發生了。兩頭名為納金和蘇尼的北方白犀牛進入了求偶儀式並隨後交配。這在保護工作中是你能得到的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之一。

唉,將近兩年後,我們現在可以說,這次交配並沒有導致懷孕。犀牛的妊娠期約為 450 天,所以那個視窗期已經過去了。

因此,現在我們來到了 B 計劃。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一頭雄性南方白犀牛將從附近的萊瓦野生動物保護區被帶過來,並介紹給兩頭北方白犀牛雌性納金和法圖。當維涅和我上週談話時,雄性犀牛尚未被選中,但他確實指出了幾個必要的特徵:“它必須是一頭佔優勢地位的公牛,一頭主要的繁殖公牛,並且已經有幼崽出生,”他解釋說。“你沒有太多其他選擇了。”

如果交配成功,就有希望產生雜交的南北方犀牛。這方面有一些先例:一頭名為納西的雜交白犀牛於 1977 年出生在德武爾·克拉洛韋;她於 2008 年去世。

儘管雜交犀牛可以將北方白犀牛的一些遺傳物質“保留下來”更長一段時間,但這並不是一個萬無一失的計劃。雜交品種通常缺乏長期健康生活所需的某些關鍵特徵。“從生殖的角度來看,這些動物有可能無法存活,”維涅說,“或者它們可能不具備在半野生環境中生存所需的活力。一切都懸而未決。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與此同時,這四隻動物可能只是不夠健康,無法繁殖。雄性犀牛都已超過 30 歲;對於它們這個年齡來說,爬跨雌性犀牛可能太困難了,或者它們的精液可能有缺陷。(它們的家譜中有一些近親繁殖。)維涅懷疑,雌性犀牛可能患有一種稱為持續黃體的綜合徵,這會阻止動物正常發情。然而,對於極度瀕危物種來說,完全診斷和治療這種情況將過於侵入性和危險。雌性犀牛在接受檢查前需要麻醉,這對如此大型的動物來說非常危險。犀牛,特別是年長的動物,有時會在麻醉狀態下死亡。“我們正在努力避免這種情況,”維涅說。“在最好的情況下,從四隻個體中恢復一個物種也是要求很高的,”他承認。但這並不會阻止他們嘗試——或抱有希望。

無論發生什麼,非洲最後的四頭北方白犀牛至少是安全的,並且在它們的故鄉陽光下度過最後的日子。“這些動物以前生活在動物園裡,”維涅指出。“它們現在生活在更加自然的環境中。它們是快樂的動物。即使它們沒有繁殖,我們也為野外最後的四隻個體做了一些好事,即使僅此而已。”

圖片 © 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經許可使用

之前在“滅絕倒計時”中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