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位自稱“野生偵探”的澳大利亞男子聲稱重新發現了從未被拍攝到活體的鳥類物種。 長期失蹤的夜鸚鵡終於被找到了嗎?
在澳大利亞科學家和愛鳥人士中, elusive 夜鸚鵡(Pezoporus occidentalis)一直被視為聖盃。這種小型地面鸚鵡幾乎在 1912 年消失,近年來只被觀察到幾次。據報道,1979 年和 2005 年 曾有人看到過一些這種鳥類——但沒有拍照,1990 年和 2006 年發現了兩隻死鸚鵡(其中一隻被斬首)。科學家們花費了無數時間在澳大利亞叢林中尋找這種失蹤的物種,但直到現在,還沒有明確地發現這種鳥類。
但上週,博物學家 約翰·楊 做出了驚人的宣告:在野外花費 17,000 小時和 15 年尋找夜鸚鵡後,他不僅拍攝到了一隻,還在影片中捕捉到了它,時長達 17 秒。他在 7 月 3 日昆士蘭博物館(但並非由其贊助)舉行的閉門會議上展示了他的一些照片和 6 秒的影片。這些影像本身並未向媒體釋出;楊說他已將版權出售給一家未公開的媒體公司。《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 在 6 月 29 日刊登了其中一張照片,儘管該照片被報紙徽標的水印嚴重遮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楊在澳大利亞叢林中花費多年時間尋找稀有鳥類物種,他告訴The Australian,他最早在 2008 年聽到了夜鸚鵡的聲音——但沒有看到它。不過,他確實設法錄下了它的口哨聲。他說,他曾在 2009 年和 2012 年使用錄音來吸引夜鸚鵡,他聽到它們在灌木叢中沙沙作響,但都沒有靠近到足以讓他看到。他說,今年 5 月 25 日再次播放音訊時,導致了他的發現和隨後的照片。他還收集了羽毛,這些羽毛正在進行 DNA 測試,並與博物館樣本進行比較。
在上週向科學家展示的錄影片段中,Australian Geographic 形容觀眾發出了“集體的驚歎和竊竊私語”。澳大利亞叢林遺產組織的生態學家馬克斯·蒂施勒告訴該雜誌,楊 15 年的探索“獲得了驚人的錄影和影像”。《澳大利亞鳥類生活》雜誌的編輯肖恩·杜利告訴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 (ABC),如果這一發現被證實是真的,那就“相當於發現貓王在內陸公路餐廳裡翻漢堡”。
但這可能不容易證明楊的說法。他不會透露照片是在哪裡拍攝的,也不會交出錄影片段。他拒絕讓政府參與保護該物種,稱他寧願自己籌集資金來做這件事。最重要的是,楊本人在鳥類學界也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他 2006 年聲稱發現了他稱之為 藍額無花果鸚鵡 的物種,但這一發現受到了質疑,因為後來發現他曾對影像進行數字修改。正如他向 ABC 承認的那樣,“我調亮了它們,調暗了它們,做了我自己的那種處理,我因此受到了批評,而且可能是理所當然的。” 楊說,目前的照片是經得起考驗的:“絕對沒有疑問。我以前犯過錯誤,但我不會再犯了。”
據報道,楊的故事存在一些漏洞。《週末澳大利亞人報》的格雷格·羅伯茨在一篇文章中(轉載於羅伯茨的 部落格)指出,楊在一些採訪中聲稱他發現的羽毛來自路邊,但也說它們來自他拍照地點附近的棲息地。楊的歷史將難以克服:他至少在另外兩個場合聲稱發現了其他已滅絕或瀕臨滅絕的鳥類,但他的發現從未被複制。
夜鸚鵡被重新發現了? 約翰·楊和幾位看過他照片的科學家對此深信不疑。但在影像更廣泛地公開之前,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圖片:馬丁·湯普森繪製的夜鸚鵡的未註明日期的繪畫,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之前在“滅絕倒計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