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淡水貽貝具有一種特別不尋常的繁殖系統。雄性將精子釋放到水中,希望附近的雌效能夠吸入精子來使其卵子受精。一旦受精發生,雌性就會產生被稱為幼蟲的幼體,然後將其釋放回水中。此時,母體就退出了等式。幼蟲(如果幸運的話)會找到附近的魚,附著在魚鰓或魚鰭上,並寄生地從宿主那裡吸收營養和氧氣幾周。幾周後,它們又回到開闊的水域,作為現在微米級的幼年貽貝開始餘生,這可能長達50年。
這個複雜的系統依賴於許多因素,包括適當數量的親本貽貝、合適的寄主魚的存在以及清潔的流水。幾十年來,紫貓爪珍珠貽貝(Epioblasma obliquata obliquata)一直缺乏這些條件。這種貽貝曾經在俄亥俄河及其附近的支流中很常見,但在河流系統被水壩攔截後幾乎消失。(1900年代為紐扣市場過度採集,利用了它們貝殼的紫色內襯,也在它們早期的衰落中發揮了作用。)到1990年貽貝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單時,已知僅存少量個體。該亞種實際上被標記為功能性滅絕。
即便如此,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FWS)還是在1992年釋出了該貽貝的恢復計劃(pdf)。正如他們當時所寫的那樣,拯救紫貓爪珍珠貽貝不僅僅是為了防止其滅絕。它還將有助於在保護其他物種的重要棲息地以及整個區域的流域方面發揮作用。反過來,這將使當地商業漁業受益。與此同時,健康的貽貝種群將有助於在未來保持水質清潔。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雖然起初情況看起來黯淡,但僅僅幾年後就出現了希望。1994年,在俄亥俄州的基爾巴克溪發現了一個小型繁殖種群。生物學家有理由相信,也許這種貽貝不會滅絕。
然而,這並非易事。基爾巴克溪本身不是很健康,由於農業徑流和石油工業的汙染,條件嚴重退化。在發現後不久,這最後剩下的貽貝種群就崩潰了。2006年和2007年的調查總共發現了12只雄性和零隻雌性。
情況一直如此,直到2012年的乾旱降低了基爾巴克溪的水流速度,使生物學家更容易對該地區進行調查。這一次,他們發現了寶藏:15只雄性和10只雌性。生物學家將所有25只放入特殊的溪流籠中,以便可以監測和保護貽貝,並希望它們能夠繁殖。
它們確實做到了。在2013年春季繁殖季節,生物學家將10只雌性帶到哥倫布動物園和水族館的淡水貽貝保護和研究中心。事實證明,其中六隻雌性貽貝攜帶幼蟲。
將所有這些貽貝放在一個地方風險太大,因此將六隻雌性分在三個機構中:哥倫布動物園、FWS的西弗吉尼亞州懷特硫磺泉國家魚類孵化場和肯塔基州的軟體動物保護中心。幼蟲被提取出來並放入裝有必要寄主魚的容器中。幾周後,他們取得了成功:懷特硫磺泉數百個移植幼蟲中的13個生長,脫離魚體,現在是健康的幼體。這遠低於預期,但被認為是良好的第一步。
整個過程目前正在再次進行,FWS瀕危物種生物學家安吉拉·博耶報告說。今年,雌性被留在溪流籠中更長的時間,希望幼蟲有更多的時間成熟,這可能會增加它們的生存機會。雖然現在確定還為時過早,但她說“目前看來,我們的結果與2013年的繁殖工作類似。”如果我們足夠幸運,再增加十幾只幼體將有效地使已知物種數量增加一倍。幾十只幼體,我們實際上可以談論物種恢復的開始,儘管任何幼體都需要至少十年才能成熟並開始自行繁殖。
繁殖工作本月也從FWS的州野生動物贈款計劃獲得了一項新的資助而得到了推動。397,000美元的贈款(加上另外167,000美元的非聯邦配套資金)支援一項多州努力,以增加包括紫貓爪在內的幾種瀕危貽貝種群。“2014年贈款的資金將有助於支援我們正在為該物種進行的持續和未來的繁殖和再引入工作,”博耶說。“更具體地說,它將有助於支援尋找更多雌性進行繁殖的工作,與繁殖相關的成本——運輸、住房等——以及對物種歷史範圍內的潛在再引入地點的恢復和調查。” FWS已經投入工作進行棲息地恢復,並利用土地所有者激勵基金為農民建造牲畜圍欄和離河供水設施,以恢復基爾巴克溪10公里河段。
但就目前而言,紫貓爪珍珠貽貝仍然是北美最稀有的貽貝。幸運的是,有一支優秀的團隊在照顧它。“很難相信我是少數幾個與該物種合作的人之一,”博耶說。“這真的提醒我,我有一份非常棒的工作。責任感非常重大。”
照片: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