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大象和犀牛在CITES會議上取得小勝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成員國本週在卡達多哈舉行的會議上透過決議,以幫助老虎、大象和犀牛,這三種物種是受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危害最嚴重的物種。

儘管這些決議均未提供任何新的保護措施,但肯定不會造成損害。

關於老虎,CITES成員國一致同意加強執法,加強老虎棲息國之間的區域合作,改進種群和犯罪資料報告,並建立老虎貿易資料庫,以便分析制定反盜獵策略。但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尚不明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CITES早在1975年就禁止了國際老虎貿易。一項旨在進一步限制國內貿易(在個別國家境內)的決議被列入本週會議議程,但未獲透過。針對老虎養殖場(如中國的老虎養殖場)的現有規定並未被削弱。

在會議召開前,CITES秘書長威廉·溫斯特克斯發表宣告稱,自CITES首次禁止國際老虎部件貿易以來,目前保護老虎的努力“徹底失敗”。在此期間,老虎數量銳減,老虎棲息地縮減了93%,並花費了數千萬美元,但收效甚微。

象牙盜獵似乎也未受到現有CITES法規的影響,並且最近已回升至與1989年國際象牙貿易禁令透過時的水平相當。

即使實施了象牙貿易禁令,CITES過去也曾同意進行幾次一次性象牙庫存銷售,這些庫存可能是透過大象自然死亡、畜群淘汰或從盜獵者手中查獲材料而積累的。在2007年會議上,CITES同意未來一次性銷售暫停九年,但坦尚尼亞和尚比亞本月都來到多哈會議,希望出售部分象牙庫存:坦尚尼亞90噸,尚比亞21噸。坦尚尼亞的競標在週一被否決,隨後尚比亞撤回了其提案。坦尚尼亞曾表示,此次銷售可能帶來2000萬美元的收入,這將使該國能夠花費更多資金用於大象保護,但野生動物組織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任何合法的象牙銷售都有助於製造煙霧彈,以掩蓋黑市交易。

說到象牙,這讓我們想到了犀牛,它們目前也面臨著盜獵活動的大幅增加。 CITES週一同意重點關注一些保護犀牛的措施,包括加強執法(特別是打擊有組織犯罪集團)、更好地培訓反盜獵巡邏員、加強國家之間的邊境管制,以及在越南等國家開展宣傳活動,許多犀牛角在經歷了漫長的盜獵後旅程後最終到達越南。 該決定是基於野生動物貿易監測網路TRAFFIC International的一份報告的建議,該報告指出“執法效力下降”。

請繼續關注來自CITES的更多新聞。

圖片:老虎,攝影:Jeroen van de Sande,來源:Stock.xch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