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科學家和環保人士本週表示,他們將請願澳大利亞政府將鉛筆尾袋貂的保護級別從“瀕危”改為“極危”,這一級別目前僅有其他四種澳大利亞哺乳動物享有。這種小型有袋動物(Gymnobelideus leadbeateri)是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兩種動物象徵之一,但自2009年以來,它的處境一直很糟糕。在當年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六森林大火期間,該物種失去了超過40%的棲息地,這場大火席捲了整個州,造成600多人死亡或受傷。
森林大火對袋貂來說又是一次打擊,人們曾認為它們在1961年被重新發現之前已經滅絕了50年。甚至在火災之前,這種動物也只能在約150平方公里的非連續棲息地中找到。如今,僅剩下不到1500只袋貂,科學家警告說,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數量可能很快會進一步下降。
“這個物種的未來真的正處於十字路口,”維多利亞動物園的生物學家丹·哈利告訴《時代報》。“如果我們想要拯救它免於滅絕,現在是千鈞一髮的時候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鉛筆尾袋貂的大部分問題都源於一項活動:採伐它們獨特的雨林棲息地。這些動物只生活在山灰桉樹林中,將家安在地面數百英尺高的幾百年樹齡的垂死和腐爛的樹木的樹洞中。這些樹木也為袋貂賴以生存的無脊椎動物提供棲息地,例如蜘蛛和甲蟲,尤其是在植物性食物較少的寒冷冬季。採伐不僅移走了這些巨大的樹木,還分割了棲息地——將種群群體彼此隔離——並使得更易燃植物的生長,使這些熱帶雨林在未來更有可能再次燃燒。袋貂的環境已被採伐嚴重破壞,以至於大多數合適的樹木都已死亡和倒塌,而目前的樹木可能還不夠老,無法在未來50年或更長時間內產生合適的築巢條件。
不幸的是,在維多利亞州運營的伐木公司擁有20年的租約。如果這項政策不改變,袋貂可能就沒有機會了。正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生態學教授大衛·林登邁耶上週在《對話》中寫道,維多利亞州可供採伐的山灰桉樹林中約有一半將在2016年之前被砍伐殆盡。三個月前,林登邁耶辭去了負責保護袋貂的政府工作組的職務,理由是政府在減緩採伐速度方面缺乏行動。“在那些森林中進行的採伐量絕對沒有變化,”他今年九月告訴《時代報》。“鎖定維多利亞州森林20年的合同將鎖定鉛筆尾袋貂的滅絕,我不能參與一個對環境破產政策沒有影響的恢復團隊。”
林登邁耶呼籲將維多利亞州的採伐量減少50%至75%,建立國家公園以保護山灰桉樹——地球上最高的開花植物——並建立“保留島”,讓原始土地為袋貂和其他物種保留棲息地。
與此同時,哈利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保護袋貂:維多利亞動物園建立了一個非常小的圈養繁殖計劃,並在今年五月收到了一隻兩歲的雄性,它將作為該計劃的“雄性創始人”。選擇繁殖計劃的參與者並不容易——鉛筆尾袋貂一生只有一個伴侶。哈利告訴《悉尼先驅晨報》,動物園需要挑選既未婚配又健康的袋貂。希爾斯維爾保護區希望在未來三年內每年增加兩對繁殖對,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由150只動物組成的圈養保障種群。
圖片:丹·哈利,來自Flickr。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