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從生態學角度來看,人類維持著相當廣泛的生態位。我們幾乎可以適應在任何地方生活。但大多數其他物種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以四種獅面狨為例。這些屬於Leontopithecus屬的小型瀕危猴子,依賴於巴西大西洋森林中非常狹窄的棲息地,這些地區已經面臨著來自農業和發展的巨大壓力。許多獅面狨種群目前被困在小片森林中,周圍是被開發的土地,無法向外擴散並與其他同類成員聯絡。
隨著氣候變化縮小或以其他方式改變這些地區中的大多數,這種情況只會變得更糟。根據去年12月發表在美國靈長類動物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所有四種獅面狨都將在未來幾十年內失去其重要棲息地的一部分(研究人員使用氣候模型來確定2050年和2080年的棲息地適宜性)。該論文警告說,即使是目前許多猴子居住的保護區,從長遠來看也可能不足以應對。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巴西巴拉那聯邦大學(Universidade Federal do Paraná)的博士生安德烈亞斯·L.S.·邁耶表示,氣候變化將對這四種物種產生尤其顯著的影響,因為它們種群數量少而分散,且擴散到新領地的能力有限。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每種獅面狨受到的影響程度將有所不同,為保護它們而劃定的區域也將如此。邁耶和他的同事發現,到2080年,金頭獅面狨(L. chrysomelas)將失去約87%的當前適宜棲息地。黑獅面狨(L. chrysopygus)的領地將縮小28%,僅剩下一個可存活的種群。金獅面狨(L. rosalia)的情況將是最糟糕的,到2080年,其景觀中只有少數幾塊區域仍然適宜生存。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黑麵獅面狨(L. caissara)——四種物種中唯一極度瀕危的一種——面臨的氣候變化危險最小,儘管它可能應該被認為總體風險最高。該物種數量僅約400只,僅分佈在少數幾個孤立的地點。
當然,氣候變化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回到金頭獅面狨,它們棲息地中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小的部分面臨著其他威脅。可可種植園在該地區佔據主導地位,採用遮蔭種植農業的“卡布魯卡”系統也是如此。“卡布魯卡的保護成為保護該物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邁耶說。“不幸的是,可可生產的經濟可行性目前正受到不良管理措施、疾病和牛放牧的威脅,這危及了金頭獅面狨在該地區未來的持續生存。” 他說,保護卡布魯卡系統應被視為該物種的保護優先事項。
與此同時,整個巴西的森林砍伐仍在繼續,這意味著為獅面狨劃定的13個現有保護公園和保護區——所有這些都將因氣候變化而縮小——可能不足以保護這四種物種。“巴西政府最近批准了一項新的且有爭議的森林法,該法律減少了土地所有者必須保護的面積,免除了非法森林砍伐的罰款,並縮小了永久保護區範圍的限制,”邁耶說。“因此,我認為目前的保護工作正在延緩,但無法避免獅面狨種群未來的衰退。” 他補充說,該屬的保護將在未來幾年嚴重依賴私人土地。
不幸的是,保護土地和猴子可能並不容易。“農民和建築公司是[巴西]非常強大的遊說團體,大多數人真的不在乎環境,”邁耶說。他希望其他研究人員能夠響應號召,研究獅面狨的遺傳學並評估它們的野生種群,但他表示這將既困難又昂貴。“只有對長期保護計劃進行大量投資才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以我們目前的速度,我認為很難實現這樣的目標。”
圖片:金獅面狨,攝影:Brian Wright,來自 Flickr。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