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除瀕危物種名單植物的訴訟完全適得其反

幾年時間,變化真大。僅僅在四年前,一種名為印度旋鈕山香脂(Eriodictyon altissimum)的罕見加州灌木,在對其生存的威脅基本消退後,正準備從瀕危物種名單中移除。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幾年時間,變化真大。僅僅在四年前,一種名為印度旋鈕山香脂(Eriodictyon altissimum)的罕見加州灌木,在對其生存的威脅基本消退後,正準備從瀕危物種名單中移除。然而,本週,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FWS)決定維持對該植物的保護,因為出現了一種危險的新威脅。

印度旋鈕山香脂僅存在於聖路易斯奧比斯波縣西部的五個地點。1994年,由於其中一些地點受到住宅開發、石油鑽探和地表採礦的威脅,這種生長迅速但壽命短暫的植物受到《瀕危物種法案》(ESA)的保護。十五年後,作為ESA要求的正常五年審查程式的一部分,FWS發現山香脂的一些棲息地得到了保護。儘管其他地點的威脅依然存在,但FWS建議將該物種從“瀕危”降級為“受威脅”。

然而,像這樣的建議並不會自動啟動物種降級的程式,因此在隨後的幾年裡,山香脂的法律地位保持不變。然後在2011年,倡導個人財產權的保守組織太平洋法律基金會向FWS請願,要求重新分類這種灌木和其他四種物種。該請願書以及後來的訴訟,啟動了FWS對E. altissimum的審查,以確定是否真的應該將其降級。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項由訴訟引發的審查於12月11日在聯邦公報上釋出,發現由於一種入侵性非洲植物的出現,印度旋鈕山香脂現在比四年前瀕危。多年生或紫色天鵝絨草(Ehrharta calycina)在幾十年前首次被引入加利福尼亞州,作為一種耐旱的牧草,現在已經遍佈該州南部沿海地區。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聖路易斯奧比斯波縣,印度旋鈕山香脂的家園。

FWS發現這種新植物“正在對所有五個E. altissimum棲息地產生負面影響”,這種情況在短期內不會好轉。天鵝絨草已經被證明很難根除,因為它生長和繁殖的速度很快。山香脂幼苗可能會面臨更大的競爭,並且由於五個種群中有三個種群的植物少於50株,因此新的競爭是一個主要威脅。

與此同時,野火——或缺乏野火——也構成了危險。像山香脂這樣的灌叢物種依賴於火災來清除高大的老植物並促使種子發芽。但是該地區的人類開發改變了火災模式,印度旋鈕地區50年來沒有發生過火災。儘管對E. altissimum的完整生態學知之甚少,但類似物種傾向於在火災後發芽新植物和生長,即使只有1%到5%的種子存活下來。過去幾十年缺乏火焰可能導致了山香脂的衰落。

然而,在最後的轉折中,FWS發現,未來潛在火災的威脅對於如此小的種群來說風險太大了。事實上,山香脂種群現在在某些地方已經非常稀少,以至於未來的火災可能會進一步危及它們。即使人類開發減少了自然火災的發生率,但由於現在大量存在的天鵝絨草,未來火災的威脅已經增加。更糟糕的是,天鵝絨草在火災後也能茁壯成長,這意味著如果有任何新的火災發生,它可能會成為山香脂更激烈的競爭對手。

自2009年審查以來,印度旋鈕山香脂的兩個種群已經消失。剩餘五個種群中的四個位於保護區土地上。第五個位於私人土地上。

照片由David H. Chipping提供,由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提供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