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極度瀕危的野生雙峰駝(Camelus ferus)非常稀有,生活在偏遠地區,以至於在經過幾年的科學辯論後,直到2008年才被確認為一個獨立的物種,而在此之前的幾十年,中國就開始使用其為數不多的棲息地之一——羅布泊沙漠——進行核彈試驗。
令人驚訝的是,這種雙峰駱駝在試驗後似乎安然無恙,但現在更多的人類正在進入那些曾經偏遠的地區。隨著狩獵、礦產開採和其他威脅的增加,駱駝的數量在過去25年中下降了50%,僅剩下兩個不同種群的1000只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預測,在未來45到50年內,種群數量還將再下降80%。
一項圈養繁殖計劃於2003年在駱駝的另一個棲息地——蒙古戈壁沙漠啟動。但駱駝繁殖緩慢——一次只產一頭幼崽,妊娠期為13個月——增加它們的種群數量仍然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經過八年,圈養繁殖計劃中只有20只駱駝。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現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駱駝繁殖中心可能會幫助中國的駱駝,該中心在2009年培育出了世界首例克隆駱駝幼崽。該中心完善了一項技術,可以使冠軍雌性賽跑單峰駱駝(C. dromedarius)一次排出一個以上的卵子,這在自然情況下很少發生。給母駱駝注射激素以促使它們排卵。然後用生理鹽水將卵子從母體中沖洗出來,受精並植入非賽跑代孕母體中。這項技術使胚胎的親生母親能夠繼續賽跑,同時將其基因傳遞給超過通常一次一頭的幼崽。
駱駝繁殖中心主任露露·斯基德莫爾7月6日告訴阿布扎比報紙The National:“二十年前,人們對駱駝的生殖系統幾乎一無所知。如果我們幫助在阿聯酋開發的駱駝技術能夠幫助拯救世界其他地方的瀕危物種,我們將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
野生駱駝保護基金會成立的目的是幫助保護野生雙峰駝並建立圈養繁殖計劃,現在正在籌集資金將這項技術引入中國。這是一項昂貴的任務,因為該過程估計每隻駱駝耗資2725美元,這甚至還不包括建造圍欄、購買醫療裝置和培訓當地獸醫使用阿聯酋技術的費用。
如果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來繼續進行,胚胎可能會植入家養雙峰駝(C. bactrianus)體內,它們在基因上與野生近親不同,但足夠接近可以作為代孕母親。據估計,中國、蒙古、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其他國家有140萬隻家養雙峰駝。(此外,估計有1400萬隻單峰駱駝生活在西亞各地。)
根據野生駱駝保護基金會的說法,野生雙峰駝可能在70萬年前與後來成為家養同類的物種分離。野生物種已經適應能夠飲用鹽度遠高於海水的微鹹沙漠鹽水,這是其他駱駝物種無法做到的。
照片由傑羅德·貝內特拍攝,來自Flickr。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