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非洲最後的狼群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將面臨艱難的道路。僅剩下 500 只衣索比亞狼(Canis simensis),它們生活在以它們名字命名的國家的山區中。這些動物現在生活在六個分散的種群中,彼此相距數百公里;其中三個種群的數量少於 25 只狼。根據上個月發表在 動物保護 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衣索比亞狼現在面臨著遺傳多樣性低和狼群之間基因流動性弱的問題。正如我們在其他稀有物種身上看到的那樣,例如 佛羅里達美洲獅、塔斯馬尼亞惡魔 和 大印度鴇,遺傳多樣性低會導致近親繁殖、出生率下降以及無法適應疾病或其他生態威脅。衣索比亞狼的危險並非理論上的——1991-92 年和 2003 年的狂犬病爆發分別導致數百隻狼死亡。
這項由倫敦動物學會和其他組織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為期 12 年的研究,檢查了來自七個不同種群的 72 只野生衣索比亞狼的基因。其中一個種群,位於喬克山,在研究過程中滅絕了。研究人員發現種群之間的基因流動非常少,並得出結論,恢復這種流動——可能是透過遷移一些雄性或恢復遷徙走廊——可能有助於增加狼的數量,同時降低近親繁殖的可能性。
這些動物不太可能自行在種群之間遷徙。衣索比亞狼在 10 萬年前的冰川時期來到該地區,已經適應了海拔 3000 米的草地山區生態系統,它們幾乎專門捕食高海拔齧齒動物,例如大頭鼴鼠(Tachyoryctes macrocephalus)。與此同時,衣索比亞的人口持續 擴張,從 1990 年的 4800 萬增加到 2011 年的 8470 萬,使得狼群之間的遷徙更加危險和不可能。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遷徙障礙和種群分散並非狼群面臨的唯一威脅。這些動物在衣索比亞受到法律保護,但根據 衣索比亞狼保護計劃,它們仍然面臨著害怕潛在牲畜捕食的農民的迫害。牛的過度放牧也破壞了現有的棲息地,並減少了狼賴以生存的齧齒動物種群。甚至家犬也構成威脅——它們被認為是狂犬病爆發的罪魁禍首,甚至偶爾會與狼雜交。雖然尚未觀察到廣泛的雜交,但這又對已經瀕臨滅絕的動物的基因庫構成了另一種威脅。
圖片:James Hopkirk 透過 Flickr。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