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威脅蒙古僅存22只戈壁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正如冰棲息地北極熊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一樣,另一種生活在完全不同棲息地的熊也面臨著同樣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它是極度瀕危的戈壁熊(Ursus arctos gobiensis),唯一適應沙漠生活的熊種。這種棕熊亞種(在蒙古語中被稱為mazaalai)僅存的22個成員生活在戈壁沙漠的三個綠洲附近,這些金色動物主要以耐旱的沙漠植物根和其他植物為食,過著素食為主的生活。但氣溫上升似乎已經開始減少戈壁沙漠的可用水源,使得這些植物更難找到,並威脅著熊的未來。

食物對於熊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必須積累高水平的脂肪儲備以進行冬季冬眠和妊娠。根據戈壁熊專案2010年的一份報告 (pdf),該沙漠的冬季氣溫可能降至零下34攝氏度,夏季則可能升至46攝氏度。沒有其他熊類能夠適應如此極端和多變的生存條件。這些動物以“植物根、漿果、其他植被、昆蟲,偶爾也吃齧齒動物”為食,當熊從冬眠中醒來時,所有這些食物都可能變得稀缺。

實際上,至少在過去十年中,食物一直比往常更加稀少。該地區年平均降雨量在1993年至2007年期間的14年乾旱期內從100毫米降至50毫米。戈壁熊專案表示,這種長期乾旱“可能影響了熊的身體狀況和繁殖成功率”。幾十年來,沙漠中一直設有補充餵食站,並在乾旱後期擴大規模,以幫助熊度過植被稀少的月份。儘管那場乾旱在幾年前結束了,但Eurasianet.org去年的一份報告表明,降水量再次降至每年50毫米。大戈壁嚴格保護區主任將降雨量下降歸咎於氣候變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儘管戈壁熊可能從未數量眾多,但它們的數量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下降,當時蒙古政府(當時由蘇聯控制)鼓勵在沙漠及其周圍地區增加畜牧業生產。這項政策對本已稀疏的植被造成了損害,並導致了一些偷獵熊的行為,熊可能被視為對家畜的威脅。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科學家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熊會攻擊或吃掉生活在沙漠中的其他大型動物,例如北山羊或駱駝。

就在幾年前,估計戈壁熊的數量還多達50只;最近22只的數字來自蒙古政府和野生動物專家剛剛完成的一項種群調查。蒙古於1953年禁止獵殺戈壁熊,現已宣佈2013年為“戈壁熊保護年”。中國媒體機構新華社報道,蒙古環境和綠色發展部也成立了一個工作組,以探索增加熊種群數量的方法,並將建立一個新的自然保護區來保護它們的棲息地。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繼續儘可能地研究這種害羞而難以捉摸的熊。一些熊被短暫捕獲並安裝了GPS無線電項圈,這有助於繪製動物的棲息地利用情況。戈壁熊專案還在餵食點使用了毛髮陷阱來收集樣本,從而進行DNA分析,結果顯示熊的遺傳多樣性較低,但沒有基於近親繁殖的疾病證據。未來的努力,包括科學研究和補充餵食站,將依賴於充足的資金,其中一些資金可能來自國際組織,例如Vital Ground,該組織於2011年啟動了自己的戈壁熊倡議

圖片來源:戈壁熊專案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