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由於氣候變化和入侵物種導致傳統食物來源消失,黃石國家公園的灰熊(Ursus arctos horribilis)越來越多地在其保護區外尋找食物——這一舉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讓他們身處險境。
據估計,2010年,在與人類發生衝突後,75只黃石灰熊被殺或“從野外移除”(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在動物被迫離開棲息地時使用的措辭)。黃石公園大約有600只灰熊,因此今年的死亡/移除率高達公園內動物總數的12%至13%。這是自1975年該物種根據《瀕危物種法案》被列為“受威脅”物種以來,灰熊死亡人數第二高的一年。最高紀錄是在2008年,當時估計有79只熊被殺或移除。今年,只有三起報告的灰熊死亡事件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儘管一些死亡事件是由獵人將灰熊誤認為非保護物種黑熊造成的,但大多數死亡事件發生在灰熊為了尋找食物而遊蕩到公園外之後。2010年,這種遊蕩導致了創紀錄的人熊衝突,以及兩人的被熊襲擊致死事件。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推出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所有這些問題都是由灰熊的兩個主要食物來源的減少造成的,近年來這兩個來源都受到了嚴重打擊。第一個是黃石割喉鱒(Oncorhynchus clarkia bouvieri),它正受到非本地湖鱒(Salvelinus namaycush)的擠壓。體型大得多的湖鱒不僅在食物方面與割喉鱒競爭,而且還會在割喉鱒到達灰熊捕魚的淺水區之前吃掉它們。
更糟糕的是白皮松樹(Pinus albicaulis),它產生富含脂肪的堅果,灰熊將其作為主要食物來源。氣候變暖導致山松甲蟲(Dendroctonus ponderosae)首次進入黃石公園,留下了大片死亡的樹木 。寒冷的氣溫曾經阻止了甲蟲的入侵,但現在黃石公園多達一半的白皮松樹已被這些昆蟲殺死。根據野生動物保護者組織的說法,“隨著白皮松的減少,灰熊在高海拔地區覓食的時間減少,而花更多的時間尋找替代食物來源,並且經常更靠近人類。”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高階野生動物倡導者路易莎·威爾科克斯表示:“現有最佳科學(主要由政府科學家完成)明確表明,白皮松直接或間接地驅動著灰熊的繁殖成功和生存 。”
除了甲蟲之外,來自歐洲的白松皰鏽病(Cronartium ribicola)也在殺死許多白皮松樹。這種真菌大約在1900年首次傳入美國,很少有松樹對其具有抵抗力。
灰熊是雜食動物,一些政府科學家表示,熊應該能夠適應捕食更多的麋鹿,但是捕殺一隻麋鹿比從樹上吃堅果要消耗更多的卡路里,而堅果在熊的冬眠期之前提供了它們非常需要的富含卡路里的食物。
灰熊在美國本土48個州和加拿大受到保護,這兩個地區的灰熊總數估計為1000到1400只。另有30000只灰熊生活在阿拉斯加,它們在那裡不受保護。黃石灰熊曾在2007年短暫地從瀕危物種名單中移除,但聯邦法院於2009年下令將它們重新列入名單。美國政府目前正在對該判決提出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