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目前約有2700只短尾信天翁(Phoebastria albatrus)在太平洋上空飛翔。作為該地區最大的海鳥,短尾信天翁在100年前因羽毛被過度捕獵而幾乎滅絕。得益於50多年的保護工作,該物種現在的狀況已大為改善,但它仍然只在少數幾個火山島上繁殖,這使得它極易受到一場惡劣天氣系統或其他事件的滅絕性打擊。現在,一項育種計劃不僅旨在增加短尾信天翁的數量,還旨在讓這些鳥類將翅膀伸向其他島嶼,這是根據日本《讀賣新聞》的報道。
該專案由山階鳥類研究所領導,並由日本環境省協助,正在多方面展開工作:首先,在鳥島(Torishima Island)上種植草,鳥島是該鳥類的兩個繁殖地之一。這個火山島多岩石且容易發生山體滑坡,因此希望植物能夠幫助穩定這些笨拙的鳥類腳下的土地。
(另一個短尾信天翁繁殖地是無人居住的尖閣諸島,日本官方控制,但中國和臺灣對此存在爭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其次,為了建立一個新的繁殖地,10只信天翁幼雛被轉移到約370公里外的“附近”聟島(Mukojima Island)。在那裡的鳥類在人工巢穴中被飼養,以人工餵養的魚、魷魚、磷蝦和維生素為食。為了增強該地點對鳥類的吸引力,還配備了一個太陽能供電的音響系統,模擬普通訊天翁群落的聲音,以及一系列短尾信天翁誘餌,這讓幼鳥感覺它們仍然是鳥群的一部分。
已經有兩批幼鳥離開了該島;它們腿上帶有太陽能衛星發射器,以便進行遷徙跟蹤。希望它們會在幾年後返回聟島,當它們準備開始繁殖時。
山階研究所人員透過飼養和放生另一種表現出類似繁殖行為的信天翁物種來測試他們的計劃。黑足信天翁(P. nigripes)像它的短尾表親一樣,幾乎總是返回到它孵化的島嶼上繁殖。這項測試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在該島上飼養的九隻黑足信天翁中,已經有三隻返回。“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山階研究所副所長尾崎清明告訴《讀賣新聞》。
短尾信天翁也被稱為斯特勒信天翁,以博物學家格奧爾格·威廉·斯特勒的名字命名,他是第一個發現它的人。斯特勒還發現並命名了著名的斯特勒海牛(Hydrodamalis gigas),這是一種現已滅絕的海牛物種。
圖片:短尾信天翁,來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