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一個物種經歷災難性的人口下降,幅度高達 99.9% 時,任何一點好訊息都值得慶祝——即使這個訊息不完全是好訊息。印度的禿鷲現在就有了一些好訊息。
這些鳥類幾乎被一種名為雙氯芬酸的獸用藥物完全消滅,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自 2006 年以來,死亡數量減少了近三分之二。不幸的是,該研究證實了我們已經知道的事實:儘管雙氯芬酸於 2006 年在印度被停用,但它仍然被大量使用,另一種藥物酮洛芬也是如此,酮洛芬是為替代雙氯芬酸而引入的幾種治療方法之一。
這兩種藥物都用於治療家畜(如牛,在印度教文化中飼養牛是為了產奶而不是食用)的炎症,但它們對禿鷲是致命的。當禿鷲吃掉用這些藥物治療過的動物屍體時,它們會經歷急性腎衰竭並在幾天內死亡。印度在 1990 年代引入雙氯芬酸立即對該國的禿鷲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其中一個物種,印度白腰禿鷲 (Gyps bengalensis),數量下降了 99.9%。印度禿鷲 (G. indicus) 和細嘴禿鷲 (G. tenuirostris) 也經歷了類似的下降。所有這三個物種在 2000 年都被列為極度瀕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禿鷲的減少產生了連鎖反應。由於沒有食腐動物吃掉倒下的牛,野狗的數量增加了,人類疾病的事件也增加了。一個宗教,瑣羅亞斯德教,其成員將死者留給禿鷲,也不得不建造價值 500 萬美元的禿鷲鳥舍來維護他們的傳統。
好訊息來自 10 月 13 日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 B》上的一項研究。它說禁令已經開始產生一些好的效果。來自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 (RSPB) 和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在 2006 年至 2010 年間研究了禿鷲和倒下的牛屍體。僅在 2009 年,用雙氯芬酸治療的牛屍體數量就下降了 49%。研究人員推斷,根據禿鷲的覓食行為,與雙氯芬酸相關的禿鷲死亡人數下降了 65%。
當然,由於所有三個物種的種群都已經遭到破壞,65% 的下降幅度並沒有那麼大,但這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步。
壞訊息是:'印度製藥公司正在生產用於人類的雙氯芬酸,其小瓶容量足以治療家畜,'RSPB 保護科學家託比·加利根在新聞稿中指出。“一些獸醫和牲畜所有者繼續選擇雙氯芬酸,而不是對禿鷲安全的替代品美洛昔康。” 他們的測試發現,6% 的牲畜屍體仍然被這種致命藥物汙染。加利根說,'這意味著每當禿鷲進食時,每 200 只禿鷲中就有一隻死於雙氯芬酸中毒。' 在災難性下降時期,這個比率是 200 分之 3,並沒有高多少。
加利根有一個有趣的建議,可以取得更多進展:繼續允許銷售用於人類的雙氯芬酸(它對關節炎有好處),但將其限制在不超過三毫升的小瓶中。這將使其更難在獸醫環境中使用。
該論文沒有對酮洛芬提出任何建議,但指出它沒有被廣泛使用,並且在死亡的牛體內分解迅速。在 2006 年測試的屍體中,檢測到該藥物的比例不到 1%。其他雙氯芬酸替代品——如美洛昔康,似乎對禿鷲是安全的——已經獲得了更廣泛的使用。酮洛芬在印度仍然是合法的。
如果禿鷲想要生存下去,它們需要更多的干預——而且要快。不僅在印度。上個月,國際鳥盟警告說,歐洲和非洲的禿鷲也面臨著這些藥物和其他蓄意投毒的風險,並且可能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全部消失。該組織稱禿鷲為“地球上最受威脅的鳥類科之一”。
照片:印度白腰禿鷲,由 Lip Kee Yap 透過 Flickr 拍攝。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