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傑夫·科爾溫以其為動物星球和其他網路製作的電視節目中常常表現出的傻氣熱情而聞名。他最新的作品熱情不減,但大部分笑話都換成了嚴肅。
科爾溫的新書和配套的MSNBC紀錄片《100次心跳:拯救地球上最瀕危物種的競賽》令人信服地描繪了我們即將失去的幾種瀕危物種——其中許多物種的現存個體數量少於100只,這也是標題“100次心跳”的由來。它既是探險故事,又是遊記,又是歷史課,又是環境教科書,又是調查性新聞報道,同時也描繪了一些試圖拯救瀕危物種的人。也許最重要的是,它也充當了行動的號召。
這個專案始於兩年前,當時科爾溫正在剪輯一部名為《消失的青蛙》的前一部紀錄片。科爾溫說,他年幼的女兒在螢幕上看到了巴拿馬金蛙(Atelopus zeteki)的影像,並問他是否可以帶她去看。科爾溫解釋說:“我說,‘我不能。那是最後一次在野外看到的野生青蛙。它們在野外已經不存在了。’她看著我說,‘爸爸,你失敗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那是一次非常艱難的關於滅絕的對話。那天我開始寫《100次心跳》這本書,”科爾溫說。
這本書被他稱為“充滿愛的艱苦勞動”,顯然對他非常重要。“對我來說,這是我一直想寫的書,也是我一直想拍的紀錄片,”科爾溫說。“在與女兒的談話中,我意識到多年來我拍攝的許多物種已經變得極度瀕危甚至滅絕。我想問,當我們把一個物種推向滅絕邊緣時,這意味著什麼?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拯救它們嗎?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向前邁進?”
科爾溫花了兩年時間研究和撰寫《100次心跳》,走遍世界各地,考察諸如導致兩棲動物死亡的壺菌、大象和犀牛盜獵、魚翅交易、叢林肉貿易以及印度尼西亞雨林的破壞等問題。一路上,他遇到了許多專家和辛勤工作的人們,他們正在幫助拯救諸如加州禿鷹、金竹狐猴、印度獨角犀牛和紅狼等物種,紅狼是一種極度瀕危物種,數量勉強達到100只。
科爾溫說:“我希望它既鼓舞人心又令人快樂和悲傷,並利用處於危險中的物種和試圖拯救這些物種的人們的真實戲劇性。”
在科爾溫考察的所有物種中,他說,黑足鼬最能體現“100次心跳俱樂部”,無論是在鼬科動物瀕臨滅絕的程度,還是自那時以來它所取得的成就方面。“這是一種在1970年代被宣佈滅絕的生物,”他說。“現在有2000只這種動物。我在我的電視生涯早期就關注過它們。我曾認為這個物種永遠不會真正迴歸野外。快進到14到15年後,我的女兒在我身邊,我開啟一個小小的手提箱,這個小小的、毛茸茸的、苗條的生物跳了出來,像熱瀝青一樣瘋狂,對我們吱吱叫,然後消失在它的新家。它是那天被放歸野外的14只動物之一,我得以和我的女兒分享這一刻。”順便說一句,正是這個女兒透過詢問巴拿馬金蛙開啟了《100次心跳》專案。
儘管有這樣的保護成功,科爾溫承認,更大的圖景往往看起來黯淡。“我真的很害怕,”他說。“壺菌、白鼻綜合症、蜂群崩潰症,這些都告訴我們有些地方不對勁。僅氣候變化就可能殺死我們地球上20%,甚至更多的物種。這是第一次由一個原因——人類——成為這一切背後的催化劑。
“當我們失去這些物種時,我們會失去資源,我們依賴的東西,”他說。“它們是我們農業管理和生態系統管理中的夥伴。我們失去了食物、能源、潛在的藥物。不僅物種會遭受損失,我們也會遭受損失。下一代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將受到威脅。”
圖片:《100次心跳》封面,由Rodale Books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