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薯蕷是非洲重要的糧食作物,每天有 6000 萬人食用這種塊莖,世界其他地區也是如此。但儘管薯蕷作為食物來源非常重要,但科學界對薯蕷的瞭解並不多,也沒有投入太多精力來保護它們。 全球作物多樣性信託基金 (GCDT) 表示,這種情況需要改變,該基金已發起一項全球行動,旨在收集、編目和儲存數千種薯蕷品種,以防其中許多品種消失。
這種情況並非不可能發生,因為一些薯蕷品種或物種已經瀕臨滅絕。例如在烏干達,一種當地稱為imbama的攀援薯蕷品種面臨滅絕,現在僅在偏遠山區才能找到。攀援薯蕷生長在藤蔓上,顧名思義,這些藤蔓會攀爬高大的樹木——但根據烏干達新聞網站The New Vision 的一份報告,烏干達布吉蘇地區的大部分樹木已被砍伐,為快速增長的人類住區和農業騰出空間。 2001 年爆發的香蕉枯萎病進一步損害了imbama的生存機會。
為了防止重要作物進一步流失,GCDT 希望從非洲、中國、菲律賓和其他國家的 3000 個薯蕷品種中收集基因。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與種子作物物種不同,你無法收集和儲存薯蕷種子,因為它們是塊莖,不會像許多其他植物那樣產生可以乾燥的種子。相反,薯蕷專案的組織樣本正在奈及利亞伊巴丹的國際熱帶農業研究所 (IITA) 透過液氮冷凍儲存。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除了保護薯蕷的生物多樣性外,該專案還旨在尋找產量最高、對疾病和氣候變化具有最強適應力的薯蕷品種。 “這真的類似於把錢存入銀行,”位於羅馬的 GCDT 執行主任 Cary Fowler 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所有作物都經常面臨來自植物害蟲、疾病或變化的天氣模式的威脅,一個國家培育新品種以克服這些挑戰的能力直接關係到他們在銀行裡的儲備,不僅是財政資源,還有作物收集的多樣性。”
單個薯蕷塊莖可以長達 2.5 米,重達 70 公斤,使其成為農民生產力高且有價值的作物。
以前也有過薯蕷生物多樣性的收集,但一些品種在象牙海岸 2002 年的內戰中丟失,託哥共和國的另一個藏品在火災中被毀。
圖片:薯蕷塊莖,來自國際熱帶農業研究所的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