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消失使人類面臨更多疾病風險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人們經常問我,“我為什麼要關心一個物種滅絕? 這對我的日常生活並不重要,不是嗎?”

嗯,根據12月2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新研究,答案是肯定的——健康的生物多樣性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 隨著物種消失,人類和整個動物界的傳染病都在增加,因此物種滅絕直接影響我們的健康以及作為一個物種的生存機會。(《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

“生物多樣性喪失往往會增加各種傳染病系統中病原體的傳播,”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巴德學院生態學家Felicia Keesing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繼續有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這些病原體可以包括病毒、細菌和真菌。 而且人類不是唯一面臨風險的物種:所有其他動植物物種都可能受到影響。

疾病和其他病原體的增加似乎發生在所謂的“緩衝”物種消失時。 生態系統研究卡里研究所的合著者Richard Ostfeld指出,人類萊姆病病例的不斷增加就是一個例子,說明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 由於森林棲息地破碎化,美國負鼠種群數量下降。 負鼠不是引起萊姆病的病原體的良好宿主; 與白足鼠相比,它們也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免受攜帶疾病給人類的黑腿蜱的侵害,而白足鼠另一方面,在改變後的棲息地中茁壯成長——與它們一起茁壯成長的還有攜帶疾病的蜱。“老鼠增加了黑腿蜱媒介和引起萊姆病的病原體的數量,”Ostfeld說。

作者關注了世界各地的疾病——包括萊姆病、西尼羅河病毒、漢坦病毒和其他九種疾病。 在每種情況下,他們都發現,在當地生物多樣性縮小時期,這些疾病變得更加流行。

他們研究的三個案例發現,美國西尼羅河病毒的上升與鳥類種群密度的下降相對應。

研究人員還得出結論,人類和野生動物真的不應該互動。 與野生動物的直接接觸——例如,以通常非法的叢林肉貿易的形式——反過來可能導致更多疾病從動物傳播到人類。

解決這兩種情況的最佳方案是:“保護大片完整區域並最大限度地減少與野生動物的接觸,這將大大有助於減少疾病,”Keesing在《自然》雜誌上說。

那麼你應該關心嗎? 是的,如果你重視你的健康,你就應該關心。 健康的地球等於健康的人類,這是我們真的應該吸取的教訓。

圖片:西尼羅河病毒,來自維基百科

© .